昨天有幸拜读了微信公众号“中国教育三十个人论坛”推出的叶澜教授的一篇文章《一堂好课的标准》,感受颇多。
什么样的课才算是一节好课,教育界没有统一的说法,不同的老师对好课的认识也有所不同,有老师认为好的课堂应当是师生能够平等交往、高质互动的真实课堂,是师生能够充分展现个性魅力与智慧、演绎生命价值并最终实现共同发展的课堂;好的课堂应当是师生能够感受幸福,共享智慧,充满诗意,成为师生共同的精神家园的课堂。有老师认为一节好课,首先应该是学生难忘的课,是一节学生富有激情的课,是一节实现了有效互动的课。
叶澜教授用了五个“实”来总结一节好课的基本标准,即扎实、充实、丰实、平实、真实。扎实即是说学生上一节课,进来以前和出去的时候有了变化,这种变化可能是知识的增加,可能是能力的提高,也可能是思维的发展,没有变化就没有意义;充实即是说上课要有效率而且效率要高,每时每刻学生都有事情做,没有冷场,没有停歇,有的只有思想的碰撞;丰实即是说一节课不是在备课时完全设计的,导入新课用几分钟,探究讨论用几分钟,课堂总结几分钟,当堂检测几分钟,这些环节都要在备课时设计好,但是这节课不能完全预设,教师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课堂上会有一些预想不到的情况发生,所以在课堂中应有教师和学生真实的、情感的、智慧的、思维的、能力的投入,有智慧的碰撞和火花的产生;平实即是说不管谁在教室听课,哪怕是部长来听课,教师也要平平实实的上课做到“旁若无人”,因为你是为孩子们上课的;真实即是说不管你准备得再充分,总会有留有遗憾、有待完善的课。
要做到“五实”,说起来好像很容易,真正做到却很难。本周听了几位老师的课,可以说,每位老师都做了精心的准备,有的内容丰富;有的导入新颖;有的过渡自然;有的课堂氛围活跃,学生参与性高,可谓是五彩斑斓,但是若是与叶教授提出的“五实”相比,还是有一定的距离的。其实作为教师,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一个标准,我们才有了前进的目标和动力,才会在教学相长的过程中不断丰富自己、提高自己、完善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