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找到核心自我《巨婴国》阅读笔记

找到核心自我《巨婴国》阅读笔记

作者: 24d7d745bcf9 | 来源:发表于2018-03-27 02:51 被阅读78次

找到核心自我《巨婴国》阅读笔记

maggie lee 2017-02-24 17:02:34

父母不应把生命的意义放在孩子身上

利他与利己,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

长期以来,我们认为,利己和个人主义意味着自私自利和自我中心,而利他和集体主义则意味着自我牺牲和奉献。

这个逻辑具体到生活中,就成了这样的人生观:我要为别人活着。

当父母喊出“一切都是为了孩子”时,很容易导致一个恶果:大人们把自己的生命价值捆绑在孩子的身上,令孩子感到额外焦虑。

那么应该怎么办?答案是,无论什么时候,父母都有自己的事情,都致力于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那么,孩子就只须承担他一个人的生命重量,而不必承担父母乃至祖父母外祖父母的生命重量,也就没那么累。

一个个体,不敢活出自己,不敢按照自己的意愿来活。

存在主义心理学和人本主义心理学都说,生命的意义在于选择。人本主义心理学马斯洛说自我实现,而另一位人本主义心理学大师罗杰斯说“成为你自己”。他们都认为,生命都希望按照自己的意愿来活,充分展开自己的生命,最终“成为你自己”,这使得自己,富有饱满的生命力与创造力,同时又是富有同情心与社会责任感。

不以任何名义侵占个人利益

在小家中,我们讲为亲人活着,最终则将导致“终极的虚空”。在社会这个大家中,我们就讲集体主义,讲“为了集体而无私奉献”。

如果集体主义仅仅是我自愿为集体奉献,但集体不能强求我奉献。然而,一旦我们将集体主义视为“必需”,就会导致一个错误的伦理结论:可以借集体的名义去侵占某个不情愿的个人的利益。

在一个变态的国家,做一个主流的好人就等于傻子。

个人主义的真正精髓——不得以任何集体的任何名义侵占个人的利益。

巨婴心理:共生

共生心理表现:到处找妈,集体主义,统一思想,反对独立,没有界限。

都在找妈:中国文化的实质

最低的境界和最高的境界常常看起来是很像的。

开悟的人会对他人和世界有深深的同理心,并会尊重一切存在。

爱因斯坦说:自我是一个牢笼,将自己与世界的其他存在割裂开。

都是婴儿,都要和妈共生在一起,所以在中国的家庭中,所有人为所有人操心,你的事就是我的事,我的事就是你的事,我过分地为你负责,你也要过分地为我负责,否则你就是王八蛋,否则我就会充满内疚。并且,大家不能分离,不能背叛,对中国人来说,个性化就是对大家庭的背叛。

孙隆基《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

诸子百家都在讲统一

古希腊表现美的方式十分直接,而中国式表达美的方式,都是绕着弯的、压抑的、凄婉的。很多古代文字都在传达我就是你,你就是我。

或者做流氓,或者做好婴儿,而顶天立地的男子汉,多没有好下场。

在社会层面上,我们是男权社会,在家庭层面是母系社会。

每个孩子都得先完成心理上的弑母,才能从共生中走出来。

对于妖女而言,存在这样一种情形,只要对方的意思和自己不一致,这样的女人就会崩溃。所以,必须寻找被动的、听话的、围绕她的意思转的男人。题目常是在扮演一个自恋的、自我中心的母亲的角色,把丈夫变成一个婴儿。看起来是我在照顾你,实际上在精神、情感上是以自己为中心的,并且会对对方构成极大的压制。

对于1岁前的小婴儿来说,怎么爱他都不过分。

恋爱,是对童年早期经验的修正。童年早期的创伤和渴望,在恋爱中都会呈现出来。

养育孩子有三个阶段:

6个月,是共生期,我称为一个人的阶段,婴儿觉得和妈妈一体。

6个月到3岁,是分离与个性化期,两个人的阶段,我是我,你是你,我们在一起。

3岁后,是俄狄浦斯期,三个人的阶段,我是我,你是你,我们中间还有我们共同拥有的另一个人。

爱情的发展,也需要三个阶段吧。

第一阶段,1+1=1,我们是一个人;

第二阶段,1+1=0,我的所有痛苦不幸都是因为你;

第三阶段,1+1=2,我是我,你是你,我们在一起。

第二阶段的憎恨很重要,活过这个阶段还能幸存,才进入第三阶段,是两颗独立的灵魂,彼此相爱。

真正能够制造安全感的只有爱。

妈宝男是怎么形成的

孙隆基在其著作《美国的弑母文化》

如果伴侣或重要亲人是巨婴,这的确意味着很大的挑战。我们该怎么做呢?

适当满足——当你想满足的时候,尽可能给予高质量的回应——深深的理解和接纳,并带着热情。

同时,守住自己的界限,不要沦为对方的奴仆。

并且,无论如何,都要学习真实,以自己感觉为中心发展真自我,别太在这个关系中委屈自己,否则最后会发现,这最不值得。

他人即地狱。波伏娃的毕生情人萨特如是说。他的意思是,如果一个人不是主体,而是成了围绕他人来转的他者,那他就是身处地狱中的。

崇拜加照顾,是搞定巨婴的绝招。

按照德国家庭治疗大师海灵格的说法,家庭最好是,大的就是大的,小的就是小的。

既然一个文化中,多数人多是巨婴。那么就可以知道,将一个人视为婴儿来照顾,是人际关系中成功的绝招。从恋爱到工作,从对家人到对领导,都可以奏效。

尊重你的感觉,哺育你的感受,成为你自己。

中国历史轮回,即集体自我不断构建与破碎。集体自我得以构建时,会爆发出强大的能量,大家都觉得,我们是一起的,一条心。集体自我彻底破碎时,如魔鬼一般的个体自我就会呈现,互害程度会达到顶峰。那时,每个人只顾自己的小自我,而对别人彻底无情。只有我,其他一切均为非我,都不值得同情和尊重。

真正能解决目前问题,并能切断中国历史的可怕轮回的,是法治与自由。法治提供了真规则,而自由允许个性自我涌现。法治,而不是权力,才是对付互害型社会的唯一有效武器,而更重要的是,良知,只能出自个人之心。

不要和集体之心共舞,不媚政府,很好,不媚民众,同样重要。觉知自己的心,以人性化的视角看待一切,而不是去加强其中的分裂性,非常重要。

在人际关系中,亲密,很重要。界限,同等重要!

那些太听话、太懂事、太为别人着想而不能主动划出界限的人,就会有特殊的划分界限的方法:不听、不看、不说。

我们要学习坚决有力的方式,保护自己的界限。

任何关系间,我们都要敢于用愤怒守住自己的界限。

佛洛依德说,一个人必须学会合理或象征性地表达他的攻击性,否则他就会出心理问题。

攻击性的一个很重要的功能,就是划分界限。

心理健康,是需要付出代价的,而一个常见的代价是——我不再是众人口碑中的好人。

对控制者说不,找到你的节奏。

不管全世界怎么说,我都认为自己的感受才是正确的。无论别人怎么看,我绝不打乱自己的节奏。喜欢的事情自然可以坚持,不喜欢的怎么也长久不了。日本小说家村上春树如是说。

一个人如果太考虑别人,就会失去自己的节奏。

面对一个强控制力的妈妈时,孩子缺乏反抗空间,他甚至都不能意识到自己想和妈妈对着干,但身体通过拖延,就完成了对头脑里的妈妈意志的对抗。

如头脑被别人的意志侵占,那身体会发展处各种方式,隐蔽地表达自己的意志。

自伤乃至自毁,也是常见的一种对抗控制者的方式。

但其实,我们要做什么的最强有力理由是——我想这么做!

我想这么做,我不想那么做。这就是我的意志,我的选择,我不需要你的批准,更不需要向你证明我是对的。

当然,如果你的选择,会在事实层面上波及到对方,甚至伤害对方,那就很不同了。

但是,如果只是对方有情绪——她感觉到自己受伤,那么,这份受伤的情绪要由对方自己负责,而不是由我来负责。

任何失控,不管事情大小,他们都会感觉到崩溃。

不能再将感觉等同于事实,特别是,不再因为失控,而激烈地攻击自我——这也很难避免,但一旦发现自我攻击,就让自己停下来,不再加深它。在关系中,控制者就需要尊重界限,知道我是我你是你,我无权干涉你的世界。当我控制不住地入侵你后,我知道,这样做是我的事,而不是你就该被我入侵。

《不要用爱控制我》《母爱的羁绊》

该做好人,还是坏人?

答案是,真实的人。

中国式好人

自我控制是一个很深的东西,会严重阻碍我们的心,阻碍我们打开自己的世界,与别人建立亲密关系。

自我控制最常见的一个现象是,一个人会有意无意地设定一些程序,按部就班地生活,若程序被打破,会很难受。

与程序相对应的,是流动、柔软与灵活,其实根本上是爱。

封闭。

我们总强调责任。我们很少倡议以性和欢愉与女性建立关系,也因此,我们的文化,远离了生命本身。

好人会过分客气,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至少,别人每一分付出,自己都要惦记着还一分,否则就难受得要命。

太多经典的中国式存在,会指向一个方向——自我压缩。如懂事、不给亲人添麻烦。

这就是自我坍塌。

我的爸爸对外人极好,为了得到这样一句赞誉——他是个好人,简直会把一切都双手奉上。

好人看不到自己的恶,就很容易看到别人的恶。善良与好人常常是一个防御,防御的就是自己身上的恶。

现实中,超级好人最容易得癌症。因为他们很少向别人表达恨意,而恨意在自己体内累积,转而攻击身体,最终化为各种疾病。

压抑的好人,内心都藏着一个想毁灭一切的可怕偏执狂。

以道德自居的好人,总是在忍无可忍时才爆发,其中的逻辑是,我必须处于一种我绝对正确你绝对错误的道德处境时,才能还击。

太好的好人,会越来越逃避人际关系。因为,好留给别人,郁闷留给自己,且这种郁闷从得不到释放,所以越积越多。最后,最简单的人际交往都会让自己心烦。

亲密,只能通过真实和敞开而达到,而付出却没有这个功效。相反,因为你不断付出,会给对方制造内疚,结果导致对方更加想远离你。

除非能在关系中自由表达,否则关系难直接愉悦你。这意味着,在关系中你就是在做你自己,不是在做一个好人或假人,爱与恨,怒与乐,丑与好,你都可以让它自由地流动。

愿大家都能将自己的攻击性活出来。

任何关系间,要敢于愤怒,保护好界限。

伪装成一个好人,对于活出自己,活出爱,没有多少意义。愿大家都能活出真实的自己,以及真实的爱。

《爱是一种选择》

拖累症,看见需要帮助的人就忍不住背在肩上,结果自己被深深拖累。

真正的好,是那种我存在你也存在,我爱你,因为我有丰沛的爱,并且我真不需要你回报,而你真回报时,我也坦然笑纳。

越是超级好人,他们的怨气也越是可怕。

每个生命都有一个深切的需要——他的自我,要以他的感觉为中心而构建。但是中国文化中总是强调,你的价值就在于对别人好。自己的价值就在于对别人,特别是家人好。

中国式好人,他们对别人越好,对自己就越委屈。

好人最重要的逻辑是:真实的、有欲望有需要的自己是坏的、卑劣的,成为一个对别人有用的好人,才能被人爱。

父母如何养育孩子?

第一, 在孩子1岁前,给予无条件的爱,特别是妈妈,要在情感上与孩子尽情地互动,和孩子经常有皮肤接触。

第二, 当孩子逐渐有能力开始探索外部世界时,给孩子自由,让孩子按照他自己的感觉、声音去探索世界,让孩子知道,他的内在是足以成为他行为的凭借的。

第三, 鼓励孩子的活力流露,而活力有两个重要的表现,一个是创造力,一个是性。

活力,是带着攻击性的。更深处的活力,如恶魔一般藏着绝望、无助和怨恨。

好脾气,常常是活力被阉割的结果。这样的好脾气常常伴随着无趣和物理,也不能和别人建立生动饱满的关系。相反,将活力活出来,会让别人觉得,你不再那么容易让步,但也更精彩更有魅力。

为什么人对外人很好,对家人很差?

在外人面前,这种好是可以装出来的,但在家里,人希望自由自在,本性就出来了。

俄罗斯索尔仁尼琴说,每个人都是宇宙的中心。

犹太哲学家马丁布伯说,你必须自己开始。假如你自己不以积极的爱去深入生存,假如你不以自己的方式去揭示生存的意义,那么对你来说,生存将依然是没有意义的。

巴菲特说,他生命中最有价值的教诲,是父亲一再对他说:尊重你自己的感觉,你越是别具一格,别人就越喜欢对你说三道四,这时候你要做的就是,坚持你自己的感觉。

心理学家弗洛姆说,必须让他找到一条新的道路,激发他“促进生命”的热情,让他比以前更能感觉到生命活力与人格完整,让他觉得活得更有意义。

心理学家罗杰斯说,成为你自己!

心理学家马斯洛说,自我实现。

你必须也只能从你自己出发。每个人都是一个能量体,你需要展开你的各种能量,与其他能量体建立链接,这份链接越饱满,你就越能发现,自身的能量是好的,别人的能量也是好的,当这份链接达到极致,所谓证悟就会发生。

中国文化认可平淡是真,但是德国文化鼓励你去寻找真正的爱人和爱好,哪怕一败涂地,在所不惜。

玉娇龙是本我,李慕白是自我,余秀莲是超我。本我有破坏性,但活得爽快,超我看着正确但没劲。

驼背是封闭自己,挺胸是向世界打开自己,邀请别人进来。

缺乏体验性的丰盛的链接,而去追求头脑链接时,易追求纯净。头脑要剥离掉各种鄙俗。但鄙俗或许才是生命本身。

很多人怕麻烦别人,但是,不麻烦彼此,关系也就无从建立。

伸开双臂,如果你还想被拥抱的话,鲁米如是说。

缺乏热情的人,可以努力对别人好,但这时,他会产生付出感。关键是要把热情豁出来,而后去爱就不再容易觉得是付出。

欲望、声音、愤怒、喜悦、爱、很、高峰体验、歇斯底里……这些其实都是热情。先是黑色热情流出,被拥抱后,你会发现,原来这就是生命力!

放下对错,只有爱恨;放下评判,只有感觉。这真好。世界在摇曳生姿。所以关键是,享受流动。

试着鼓励你的孩子,你的爱人,鼓励你自己:伸出双臂,如果你还渴望被拥抱的话!

懂事,是一种很深的绝望。

抑郁症常是向外的愤怒转成了向内攻击自己。

昂山素季说,在一个否认基本人权的制度内,恐惧成为一种时尚——害怕坐牢,害怕拷打,害怕死亡,害怕失去朋友、家庭、财产或谋生手段,害怕贫穷,害怕孤独,失败。最为阴险的恐惧方式,是化为常识甚至至理名言,将有助于保存自尊与人性高贵的日常勇敢行为谴责为愚蠢、鲁莽、无价值或琐碎无用的。

全能自恋的四种基本变化:

1、 全能自恋。我是神,世界必须按照我的意愿运转。

2、 自恋暴怒。意愿被拒绝,神会变成魔,生出摧毁欲。

3、 彻底无助。暴怒不能表达,转而攻击自身。

4、 被害妄想,我的所有不顺,都是某人害的。

我们只是不能公开谈论人性的黑暗,而这些黑暗因为不能被公开谈论,结果变得更加黑暗,这是我们沦为互害型社会的一个关键原因。

一个人必须知道,他的想法不等于现实。他才能包容自己复杂混乱的想法,特别是攻击性。

王阳明说,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将孩子本来可以无比丰盛的生命,压缩到学习这么一件简单的事情上,而且还是僵硬的应试教育体系上,是家长对孩子掌控欲的一个经典表现。你的生命如果展开太广,控制欲强的父母就有失控干,如果只集中在学习上,就好掌控多了。所以这种逻辑太常见——你什么都不用管,好好学习就行。

中国式恩情,是压住我们活力的一个重要因素。

中国不缺压抑,不缺控制,缺少敢于膨胀的真本事和勇气,更缺少能让这膨胀有地方发挥的智慧和包容,更多的是气急败坏充满无力感的父母、从中灵活协调的猪八戒、息事宁人的沙僧,时代走上了追求自我的道路,就是先成为美猴王,再去悟空。

然而,任何外在的支撑,真的都是靠不住的,真正的支撑,只能是我们内心。

健康的人,都应该有健康自恋。

一个人的自恋模式,是婴儿期就构建起来的。最初的自恋基石,是母爱的馈赠。充足的爱,是婴儿健康自恋的基础。婴儿期缺爱的人,容易转而追求完美条件以满足条件上的自恋。

随着年龄的增长,一个人的自我效能感,即我能行的感觉,逐渐变得重要。一个婴儿期严重缺爱的人,也可通过一次次证明我能行,而构建自尊。

人情关系的温暖,比妄想是神,更吸引人。

温暖与爱,比我无所不能的感觉,更美好。

科胡特流派认为,自恋分为实体自恋和虚体自恋。

虚体自恋是指,一个人自恋所依仗的,是外界而非内心。而实体自恋是一个人的自恋已内化于心。若将虚体自恋者所依仗的外部事物剥离,轻则会严重自卑,重则自我瓦解。

如果没有一颗正常、健康的心,这样的优秀,有何意义?

孩子首先需要成为一个有人性的人,而不是一个异化成不优秀不配活的怪物。

弗兰克说,投入地去爱一个人,投入地去做一件事,幸福就降临了。

自我有两种:真自我,假自我。

有真自我的人,他的心理与行为从自己的感觉出发;有假自我者,他的一切围绕着别人的评价而构建。

真实的哲学是重过程,不重结果。

努力与投入,意味着你不断花时间和一个事物建立关系,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关系会越来越深厚,所谓的成就,其实就是关系深厚的一种自然表达而已。

成功来自于持续投入,琐细努力。

能持续努力的人,是有了相对成熟的心理:我未必能理解掌握一个事物,但只要我持续努力,并且尊重这一事物自身的规律,我会与这一事物建立起很好的关系。

英国客体关系心理学家温尼科特,培养出一个有攻击性的孩子。

需要一个不会报复的人,因此可以滋养出“世界准备好接纳我的本能排山倒海地涌出”的感觉。

本能是攻击性,或破坏欲,永不被知晓的创造,破坏的核心,对他而言却是存在的真相。

创造是生,破坏是死。攻击性并非原始驱力,而是养育失败导致的结果。

他的目标时,要将自己的破坏欲或活力,活出来。

事实上太过严厉地被驯化反而会冒出一个相反的危险——他丧失了原始野性的能量去欢庆他自身的存在。人变得太过神智正常,就真的太可怜了。

自恋性暴怒:

1、 任何不如意,都是在挑战他“世界应当按照我的意愿运转”的自恋。

2、 任何不如意,都有主观恶意动机

3、 有主观恶意动机者,必须道歉。

4、 否则,就是你死我活。

延迟满足的关键,不是父母非要给孩子制造挫折,而是孩子自己明白,只要他持续努力与付出,世界会回应他。他不可能事事顺心,但世界基本上有一个规律在——努力,不会错!

当事情不能如愿时,绕一个弯,就可以有新的办法出来。

美好的事物都由地道的细节构建而成。地道的细节,必须投入且专业。

人格健康的人,则愿顺从事情本身的道理,能承受大大小小的挫折。必须与事情建立起有链接的关系,顺从事情本身的道理,才会有到位的细节。

成熟的心智,需要基本的信心——我相信持续的投入会转化出我想要的东西,虽然这事不一定会发生,但我越投入,可能性就越大,并且在投入过程中,我的心得到了淬炼。

我将生活分成两个领域:社会领域,规则是权力;私人领域,规则是爱。

创造力来自于自由,自由可导致活力的自然流动,那时手脚的随意伸展都可以有创造力,而当活在不能动弹的感觉中时,就别说什么创造力了。

苍蝇在争论对错,而英雄一路前行。过去最愚蠢的地方,就是一直想做一个正确的恩,结果总是待在原地不动。

所谓自我完整的人,也即可以脱离父母而心理上独立的人,他们相信 基本有能力面对生活的挑战,而如果出现挫折,也能客观对待,既不容易归罪别人,也不容易怪罪自己,而是相信自己能行,懂得安抚自己的挫败感,同时又会去寻找资源帮助自己。

森田疗法,核心是顺其自然,为所当为。就是当有一些坏的事情发生的时候,你的所谓情绪、情感或者胜利状态有些失控时,怎么办?

你继续做你该做的事情,让所谓坏的、失控的情绪或者生理过程去进行,然后你去做那些可以做的事情,比如说该工作就工作、该吃饭就吃饭,经常这样去执行就会奏效。

顺其自然的核心就是接纳和驯服。

从力所能及的事情开始,一步步去做好自己该做的事,轻易不言退。不追求完美,也不被无助征服,最终你会与事情建立深刻关系,享受这个不完美的过程,并体验到自信。

不归罪别人,也不归罪自己

成熟客观地看待事物。能看到自己的责任,也能看到别人的责任,更关键的是,无论事情如何不顺,都不攻击自己,而是如实看待自己,安抚自己,并寻求支持。自我归罪的对立面是自爱。

挫败发生后,健康方式是:事情层面上自我归因,但不过分,同时也能客观归因外界;情绪层面上自我安抚,并寻求他人的支持,同时,让一些必然出现的情感,如悲伤,得以流动。

当干了蠢事时,请放下强烈的自我攻击;当遭遇挫折时,请放下严重的自我贬低。当觉知到自我攻击时,可以对自己说:停!这份自我否定自我攻击不是真实的。

激烈地谴责别人,或激烈地自我攻击,如自毁式的忏悔,其实都是蠢事与挫折对脆弱的自我构成了一种摧毁。

个人成长中,核心自我的诞生,是一个超级里程碑。核心自我诞生前,你像是环境的响应我。譬如,你对别人的评价超在意,会极力调整自己,以争取做到该环境内的最好。一旦核心自我诞生了,环境的变化,会激发你的反应,但难以动摇你的根基。你也由此有了从环境中跳出来观察的能力,与一份从容。

在情绪的惊涛骇浪中,有一个核心自我稳稳地站在那里。它会摇晃,摇晃是一种呼应,但只摇晃,根基不被动摇。

温暖有互动的关系很重要。但同样重要的是,你必须有自己负责的意识,而不是依赖,依赖必导致过度要求、抱怨和攻击。

父母的共情很重要,有时只要说出孩子的所感所想,孩子就会平静下来。同样重要的,是父母情绪包容力,即,父母不会跟着孩子的崩溃而崩溃,并要求或攻击孩子,要孩子自己稳定下来,而是一直稳稳地在孩子身边。

尊重对方本来的样子,鼓励对方做自己,同时收敛自己意志的过度扩张。

好的父母,可以给孩子提供抱持性环境,这主要有两点:当孩子把事情做好时,夸夸他们;当孩子受挫时,支持他们。

每个人犹如一个能量泡,它要伸展自己,而竞争,就是最自然的伸展。所以,好好发展自己,大胆地去追求自己想要的,让自己的生命充分伸展,同时,去祝福别人的发展。

在孩子和父母的互动中,本来孩子很容易有愤怒又会想象对方和自己一样有报复心,愤怒和报复心,都算是毒,但父母没有报复他,甚至都没有从他的攻击中受伤,反而很喜欢他的活力,结果,他的这个敌意想象过程就被净化了。

如果父母也如婴儿一般,一旦发现孩子对自己有敌意,就觉得孩子严重攻击了自己,于是报复,还逼孩子道歉,那么,这个去毒化就不会发生了,甚至变成了增毒化过程,结果孩子的敌意想象越来越多,最终出现两种极端结果:一,敌意太重克制不住,于是脾气暴烈到处攻击人;二,学会了压抑愤怒,但觉得愤怒是毒,所以压抑得太过于厉害,而导致一个人失去了活力。

真实的世界,本身就是有疗愈性的。

觉知自己的愤怒,大大方方地表达愤怒,同时,又能容人,并能在沟通中转换敌意。

真实的我们,其实都不是那么好相处的。

真实的自己胜过好的自己,愿我们爱上自己的攻击性,带着攻击性和别人相处,并真正体验到这时的关系,更迷人,也更有深度。

真实的世界充满偶然和意外,而头脑的世界,则很容易走向因果论,且将多种因素轻易联系在一起。

现代心理学发现,婴儿不能说是天使,而是天使与魔鬼的合体,并且年龄越小,身上的那份恶其实越可怕。那些尚在襁褓中的婴儿,他们的仇恨很容易达到想毁了整个世界的地步。只不过,他们没有真实的攻击力,所以这份恶造成不了什么后果。

这份恶是天生的。

那为什么不是每个人都成了恶人?因为,这份恶可以被转化。转化的办法就是爱。首先是妈妈,然后是其他重要的抚养者,若能和婴儿构建稳定且有质量的关系,关系中充满情感的流动,常四目相对,像深爱的恋人一样传情,常有亲密的拥抱,从不缺乏言语上的赞美……那么,婴儿的恶就会得以转换,他身上天使的一面就会成为主导,并初步具备爱的能力。

世界时成双成对的。如天使般的婴儿,与父母充分的爱一起出现;如恶魔般的婴儿,与爱的严重匮乏和虐待一起出现。

碰到内心强大的人,他们会帮我们去毒化,但经常是,别人被我们甩出去的毒感染,反过来也甩毒给我们。

敌意会激起敌意,而善意会激起善意。

从此以后,我有了一个意识,如果接二连三发生不顺,不管大小,都需要安静一下,看看自己内心是否有了敌意,然后就去安抚它。

意识层面微风吹过,潜意识层面波浪滔天。

我们必须先安抚好内心,才能安抚天下。

所谓命运,对一个人而言,首先是,你投生于一个什么样的家庭。

自体是自己,客体是别人和其他事物。

在妈妈这个最重要的客体那里,婴儿需要获得一种自由感,他可以自由地对待妈妈,而不必担心被反击,也不必担心失去妈妈。有了这样一种自由感,婴儿才敢于以自己的感受为中心,发展自己的个性,从而形成真自我。

听话哲学,有不合理之处:一直被要求听话的孩子,他的精神生命正逐渐被扼杀。

不含敌意的坚决

我坚决地拒绝你的不合理要求,但是无敌意。我不会说你是错的,只是坚定地告诉你,你的想法我无法满足或不同意。

做一个情绪自然流动的人,是我的目标。

受宠的孩子不易孝,孝子常是被忽略的那个。受宠的孩子,自我就强,结果父母就弱了,而被忽略的那个孩子,自我就弱,而父母就强了。

尊重个人空间是根本答案,我们需要学习尊重个人空间,不要求别人听自己的,自己也不必去听别人的。不管你是谁,多么有理,我都得尊重我自己的感受,做出我自己的选择。

英国心理学家温妮科特说,要想让孩子保持生命最初的活力,他需要有一种感觉——他可以自由地使用妈妈,满足自己的种种需求。

孩子以自己的感觉为中心而构建起来的自我,是真自我,是生动而流动的,放松,专注,并天然地富有创造力。

察言观色之本领的核心是恐惧!

真自我,稍深一层是欲望,与彰显自我的张力,譬如物欲、性欲与攻击欲,更深一层是爱的流动。

独立思考,是灵魂的一个最基本需求。

一颗独立的灵魂,比什么都重要。

存在主义哲学讲,存在即选择,选择即自由。

你的人生意义,在于你如何选择,你按照你的意志做了选择,人生才有自由。

活出真自我的人,势必是最有爱心的。

每个生命都该是独立自主的,而这意味着,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感受负责。

面子文化和孝道文化,都有同一种逻辑:我怎么对你都是为了你好,我不必了解你、尊重你,我完全从自己出发随意对你,但你必须承认,我是为了你好。

不愚的人,尊重自己的判断,就不愿意顺别人。

北大学者吴飞,《浮生取义》

相关文章

  • 找到核心自我《巨婴国》阅读笔记

    找到核心自我《巨婴国》阅读笔记 maggie lee 2017-02-24 17:02:34 父母不应把生命的意义...

  • 影响我人生的一本书

    武志红的《巨婴国》,阅读之后深深震撼了我,我们都是巨婴?中国90%以上的人都是巨婴?我们生活的国度,是一个巨婴国?...

  • 读书笔记|《巨婴国》1

    武志红的这本《巨婴国》,据书的主人分享,市场上几乎很难找到书来阅读。当时阅读的精华笔记这里分享。记得当时阅读的时候...

  • 巨婴国 阅读

    前些天买了一本武老师的巨婴国,昨天晚上刚收到书忍不住翻了几页看看。前面几页主要介绍了武老师从学生到毕业工作,最后从...

  • 《巨婴国》Day 2-By Jessie

    《巨婴国》Day 2-By Jessie 今天深度阅读《巨婴国》第二天,思绪颇多,谈谈这一段吧:一个健康正常...

  • 《巨婴国》笔记

    家里买了一本《巨婴国》,据说现在已经在市面上买不到了,这些天再看了一遍,感觉很真实和残酷,这就是我们生活的世界,到...

  • 《巨婴国》笔记

    我买这本书完全是因为罗辑思维罗振宇的推荐,一开始,我是在得到app里看电子解读版,刚看的时候很震撼,刷新了我对这个...

  • 巨婴国笔记

    能量的演变 能量如何被看到,就像光,需要其他人作镜子来反射。所以,要在关系、历炼中被认可!成长,离不开人及其造化,...

  • 巨婴国

    巨婴国 今天看了武志红的《巨婴国》,整理一下读书笔记。 “我为什么是现在这个样子,我怎样才可以不是这个样子。” 我...

  • 巨婴要点

    巨婴盛兴的国度就是巨婴国 1.巨婴的特点 1.自我意识狭窄,无法预知自己的言行对他人可能造成什么影响 2.人身依附...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找到核心自我《巨婴国》阅读笔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gzdc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