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临终者的关怀可以归纳成两点:爱和慈悲。慈悲是什么?慈悲不只是对受苦者表达怜悯或关怀,不只是了解他们的需要和痛苦。更是一种持续和实际的决心,愿意尽一切可能来帮助他们缓和痛苦。
我会坐在老人身旁,拉着他的手,让他讲话,我一再惊讶地发现。只要让他们说话,慈悲而专注地倾听,他们就会说出非常有精神深度的东西,即使他们没有任何精神信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命智慧,当你让对方说话时,就是再让这种生命智慧显现。
每个人都可以给他人提供很大的帮助,以使他们发现自己的真理。这种真理的丰富,甜蜜和深刻是他们从未料想到的,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治疗和觉醒的泉源。你的工作就是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要把自己的信仰强加在他人身上,而要让他们自己发现这些泉源。
临终者已经剥掉面具,摒弃日常生活的琐碎事务,因此比以前开放和敏感得多。
在给予临终者精神帮助方面,我特别提出两点:给予希望和找寻宽恕。当你和临终者在一起时,要经常强调他们做得好和完成的事项,帮助他们觉得生命具有建设性,是快乐的,将注意力集中在他们的成功而非失败上。临终者很容易产生罪恶感,愧疚和失望,让他们把这些情绪自由地表达出来,听他说话,接受他说的话。
并不是每个人都信仰正式的宗教,但我认为几乎每个人都信仰宽恕。如果你能够让临终者看到死亡的来临就是和解与结算的时刻,那将是对他们的无限帮助。
鼓励他们与亲友和解,清洗自己的心灵,不要留下丝毫仇恨或怀恨的痕迹,如果他们无法见到曾不和的人,建议他们打电话或留下录音,信件,请求原谅。如果他们觉得不能获得对方的原谅,最好不要鼓励他们直接去面对那个人。负面的反应只会增加原有的痛苦,有时候,人们需要时间来宽恕,留下请求他人原谅的讯息,至少会让他们知道自己已经尽力了。
首次遇到家人过世的人,也许会突然发现不安的情绪,悲伤、嗔恨、拒绝、退缩和罪恶感正在侵蚀内心,因而痛苦不堪。帮助那些遭遇亲人过世的人,需要你全部的耐心和敏感。你需要花时间陪他们,让他们讲话,静静地倾听他们最私人的回忆,以及反复述说死亡的细节。最重要的是,当他们正在经历一生中可能最悲痛的时刻,你要与他们在一起,请注意,让你自己随时出现在他们身边,即使他们似乎没有这个需要。
受苦的人也在经历一种死亡,他们就好像临终的人,也需要知道他们感受到的激动情绪其实是很自然的事,他们也需要知道,丧亲之痛是漫长而折磨人的过程,忧伤会一再回来。他们的震惊,麻痹和不相信亲人过世的想法将逐渐退去,代之以对自己重大失落的一种深刻、绝望的感受,然后再渐渐地达到痊愈和平衡,告诉他们:这种情形会历经数月,一再重复,一切无法忍受的感觉和恐惧,无法像正常人一样运作的无助感,其实是正常的现象。告诉他们:虽然也许需要一两年的时间才能治疗创伤,但痛苦必将结束,也必然会被接受。
悲伤是需要关注才能治愈的伤口,要想对治和超越悲伤,就必须公开而诚实地面对我们的感觉,把它充分表达和释放出来,容忍和接受我们的感受,不管多久,一直到伤口痊愈为止。我们恐惧一旦承认事实,悲伤就会击倒我们。事实上,悲伤的经验会化解,没有表达出来的悲伤,才会是永远持续的悲伤。
可能的话,应该静静地坐在遗体旁边,说他们需要说的话,表达他们的爱,并开始说再见。如果做不到,就对着亡者的照片,试着向他说再见,细数往事,交代清楚,然后放下。
遇到亲人突然死亡,遗眷往往会对死因产生强烈而陌生的愤怒,这时候,要帮助他们表达那种愤怒。因为如果愤怒积压在心中,迟早会陷入长期的沮丧之中,帮助他们放下嗔恨,将嗔恨背后的深度痛苦显现出来。然后他们会慢慢放下,虽然痛苦,但终究是具有疗效的。
在很多情况下,当亲爱的人过世后,有些人会有强烈的罪恶感。心神不宁地回顾过去所犯的错误,或痛责自己当时可以做些什么来避免死亡的发生。这时,要和他们谈谈他们的罪恶感,不管他们听起来多么非理性和疯狂。慢慢地,这种柑橘会减轻,最后他们将宽恕自己,继续活下去。
在生命的所有严重情况里,有两件事最有用:利用常识和幽默感。
病得很严重的人,期待被人触摸,期待被看成活人而非病人。
不要搬弄学问,不要老是想寻找高深的话说,不必做或说什么就可以改善情况,只要陪着临终者就够了。
摘自《西藏生死书》索甲仁波切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