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奏鸣曲》读后

作者: 燕赵北羽 | 来源:发表于2017-08-05 12:12 被阅读68次

    《青春奏鸣曲》读后

    初读时,个人感觉在排版上,是否故意让读者不爽?导读写在了正文前方。

    一部作品还没有读呢?只读导读就基本上知道了整个结果。这里讲,导读并非不重要。但是,如果放在正文前方,从个人而言,还是感觉相当不爽的。再次,这位写导读的,把正文中的李陵写成了李凌,如果不是在阅读正文时,李陵作为与汉朝大将同名被强调的时候,我还真就放过去了。

    谁的青春不迷茫?其实,或者换个词都可以讲,谁的人生不迷茫?成人的时候,回首青少年时,知道自己在成长;待到老年,还会回头看成年时期发生的事情,是否同样也会感觉到成长?

    人生,都有一条轨迹可以追寻,不外乎由生到死。生是一定的,死却未知。人生之路,何处有岔口?眼明的人,也难免会有遮目的时候。

    时代总在变化,追求的理想也在不断更新。譬如姚欣陈紫云的妈妈,这一代人,受当时环境的影响,支持上山下乡,难道就不是一种积极?当《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成为当时主流的年轻人的精神食粮时,我们怎么就能怀疑那些人都是蠢人、笨人?

    米兰出生后,也算身处小康之家,对于父母那一代的体味,就难免有点儿想不通了。因为她的识见只有那么多。这同样不难理解,她并不知道天下还有像陈紫云李陵这样贫穷家庭的孩子。当她遇见了,也就从四方的小天井中看到了不同的世界。

    如果说理解,我可以理解她不去物理学院是因为她不喜欢物理、不去自费化工学校是因为她不想家里拿出在当时算得上的一大笔钱,但是放弃前往复旦求学的机会,只身南下,只是因为亚欧一封信,只是为了寻找一个不可测量的未来,这点儿就让我难以理解与接受了。试问,作者想通过塑造米兰这个人物来向读者传达的思想是什么呢?回答只能是个性与叛逆吗?

    再来谈爱情,18岁的女孩子正处于人生当中最美的时候。也是被异性追求或者对异性产生相思的黄金时代。亚非对米兰,我们作为读者,不可否认便是真爱。而米兰认为这只不过只是单相思,她认为自己与亚非之间不过是哥哥与妹妹的情谊。她拒绝了明知对自己非常好的亚非哥,同时,心头的小鹿还是为李陵在跳动不己。尽管后者,并没有向她表白什么。或者,是不敢。这个小小的三角恋情,其实还是那种“爱我的人我不爱,我爱的人不爱我”的描述吧?

    夏小燕,文中出现不多,却是本书中我最喜欢的一个角色。她让我看到了一片热诚的真心,与路遥先生在《人生》中描写的刘巧珍相似。如果这个故事,实有其创作背景,我在这里祝福强子!他找的女人,有一颗金子一样的心。

    另外,读完这本书,我还真怀疑作者是不是故意给我们布下了一个谜阵,谜底是:米兰并不是米铁扬的女儿,姚欣与郑文彬也并非只是一个吻那样简单。

    解释如下:米兰属狗,生日在春季。我们在读此书时,姚欣给郑文彬寄出的信时间是:1969年10月24日,1970年的元旦她返回北京,与米铁扬才相识。1970年是狗年没有问题,问题是在狗年的春天里米兰就诞生了,这有点儿说不过去。

    所以,我判断,米兰是郑文彬的女儿,姚欣与郑文彬也并非只是一个吻那样简单。

    从作品中判断,郑文彬来兰州的时间是夏天。从姚欣的信中来看,大约在7月到8月之中,(遇见了你!又遇见了你!永远让我难忘的黄河畔的夏夜)及(两个月过去了,心神不定地走进了秋天)(P282)。再有,米兰在回复夏小燕的信件之后才过的生日,回复夏小燕的时间为3月16日。而后面,李陵写于5月4日的第二封信,还专门提到,写这封信时,米兰的生日就早过了。这在时间上也比较吻合。所以,个人判断,米兰的生父其实是郑文彬才对。

    如果这条推理正确,本书中唯一的圣人:米铁扬

    此书的阅读,个人不建议给身边的孩子,都是初中生,估计没有几个对于之前那段历史有清楚了解的。或者关于爱情,我向来持随遇而安吧,家有一棵小白菜,至于那头拱倒它的小黑猪在哪里,何时出现,有何大不了的呢?

    以此为记。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青春奏鸣曲》读后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hbil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