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智力发育障碍(disorders of intellectual development)在ICD-10 中称精神发育迟滞(mentalretardation,MR),是发生于发育阶段,即中枢神经系统发育成熟(18岁)之前,以智力发育迟缓和社会适应能力低下、未能达到相应年龄水平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神经发育障碍。智力发育障碍者的智商在70 以下或低于普通人群均值2 个或以上标准差。社会适应能力缺陷表现在沟通、自我照顾、家庭生活、社交技能、社区资源的使用、自我指导、功能性学业技能、工作、休闲、健康和安全等多个领域。
(二)根据其缺陷程度可分为以下级:
轻度智力发育障碍 占智力发育障碍的85%以上。患者智商为50~69。患者在学习和理解复杂的语言概念和学习技能方面表现出困难。患者在幼儿期即可表现出语言发育延迟、理解和分析能力差、抽象思维发展落后,最终难以或只能勉强完成小学学业。大部分患者日常生活能自理。成年以后智力水平相当于9~12 岁正常儿童。
中度智力发育障碍 占智力发育障碍的10%左右。患者智商为35~49。患者从幼年开始智力和运动发育均明显较正常儿童迟缓,发音含糊不清,词汇贫乏以致不能完整表达意思,不能适应普通小学的学习。生活技能差,经训练后能学会一些简单的生活技能,在监护下可做简单重复的劳动。成年以后智力水平相当于6~9 岁正常儿童。
重度智力发育障碍 占智力发育障碍的3%~4%。患者智商为20~34。患者出生后表现出明显的发育迟缓,语言和学习能力非常有限,词汇很少,用单字或短语进行表达,不能理解书面语言或数字、数量和时间概念。日常生活需人照料和指导。成年以后智力水平相当于3~6 岁正常儿童。
极重度智力发育障碍 占智力发育障碍的1%~2%。患者智商<20。患者拥有非常有限的沟通能力,不会说话也听不懂别人的语言。不认识人和环境,毫无防御和自卫能力。常合并严重的神经系统发育障碍和躯体畸形,完全依靠别人的照顾生活。成年以后仅能达到3 岁以下正常儿童的智力水平。
智力发育障碍患者常伴有其他精神症状,如易激惹、多动、攻击和破坏行为,刻板、强迫及自伤行为,还可伴有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部分患者可共患其他精神障碍,常见者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此外,智力发育障碍患者还可伴有神经系统症状和躯体畸形。
(三)治疗方法
1.病因治疗 临床实践中要特别重视可治疗的病因,如营养性疾病(维生素B12 或叶酸缺乏所致的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等)、先天性遗传代谢病、甲状腺功能减低等。通过针对病因的治疗,改善致病因素对患者智能的损害。
2. 教育和康复训练 教育和康复训练的目标是促进患者言语交流和认知能力的发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帮助患者掌握简单劳动技能和独立生活能力。但不同严重程度的患者,教育和康复训练的目标有所不同。轻度智力发育障碍患者的最终目标是使患者学会一定的非技术性或半技术性职业技能,尽可能实现独立生活、自食其力的目标;中度智力发育障碍患者的最终目标是学会生活自理或部分自理,并在他人指导照顾下进行简单劳动;对于重度和极重度智力发育障碍患者,康复训练的最终目标是帮助患者尽可能学会基本生活技能,如洗漱、穿衣、进食、上厕所。患者亲属需要学习相关训练方法,以便在日常生活中能长期坚持训练,促使训练疗效最大化。
3.药物治疗 对于患者伴发的其他精神症状,可采用相应药物进行对症治疗,如伴发注意缺陷多动障碍者,可选用哌甲酯或托莫西汀等药物;伴发冲动攻击行为者,可予以小剂量抗精神病药治疗;对合并癫痫发作者,可予以抗癫痫药物进行治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