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用力学习
学完就忘,到底是什么原因?

学完就忘,到底是什么原因?

作者: 白笑笛 | 来源:发表于2017-03-24 13:14 被阅读0次

场景一:

数学老师昨天上课时刚讲过的公式,今天做题竟然只记得公式里的“+”了;

场景二:

英语课上,不管老师在黑板上写的板书还是口述的重点,通通记在笔记本上,测验时依然想不起来这个固定搭配是什么。

学完就忘

难道就像金鱼,只有七秒钟记忆?

其实不然

记忆是什么

                                                                           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

在“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的认知过程维度中,“记忆”排在最底层,也是最基础的位置。所谓“记忆”,就是“从长时记忆中提取相关的知识”。比如,识别历史事件发生的日期、背诵理科公式、识别单词的含义等。

这里面出现了一个重要的概念----长时记忆。

认知神经科学家将记忆分成短时记忆长时记忆。短时记忆包括瞬间记忆和工作记忆。

瞬时记忆在意识或潜意识中加工,一般保持的时间约为30秒(也有观点称1~2分钟)。比如我们查询一个快递单号,在看到物流信息之后,单号就不重要了,它也就从瞬间记忆中消失了。

工作记忆也属于暂时记忆,但是是有意识过程,而不是潜意识的。比如老师要求默写课文之前,学生们不断地复习背诵,就是在将学习材料放到工作记忆中,以便立即使用。

所以如果在测试之前复习所学材料,老师并不能确定学生的回忆是来自工作记忆还是长时记忆,也就是说,这种测试方式对于检测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情况来说是无效的。

只有储存在长时记忆的知识才是可以随时提取并调用的。除此之外,长时记忆还具有无限期、容量大等特点,因此在学习过程中的记忆都是以长时记忆为衡量标准。

理解了长时记忆之后,我们再来分析----

学完就忘的真正原因

学生个人不能理解所学知识

如果学生所学的知识超出自身的经验背景,无法理解所学的内容,这样在大脑中存储并记住所学知识的可能性就非常低。比如用比较专业的术语给基础相对薄弱或者年龄偏低的学生解释复杂的语法结构时,如果学生并不能用自己的语言解释概括出来的话,那就证明根本没有理解,当然也会很快忘记。

所学知识对学生没有意义

所谓“有意义”,指的就是学习记忆的内容与学生自身有关系,也就是学生“什么时候会用到”。当然,意义是非常个人化的事情,受个人经历影响极大。同样一件事情,对某个学生可能具有重要意义,而对另外一个学生来说则毫无意义。比如学习奥数,有人认为经过“思维体操”的训练能够让自己在数学思维方面更加敏捷,并且可以凭借奥数竞赛的优异成绩跻身名校;而也有人认为,在草地上放牛,牛不停吃草草不停生长呈现出一派和谐共生画面却非要算出草可以吃多少天的牛顿大叔非常“无聊”。

事实上无论在校内课堂中还是在校外培训时,学生每天都要接受很多即使理解了但也缺乏意义的内容。对于他们来说,所谓的“意义”就是老师说“这些是考试重点”,但事实上并没有对他们起到任何实质性的作用,(除非是那些能够从考试中获得好成绩从而让自己得到巨大满足感的“学霸”们)。他们不断地按照老师要求完成作业,可能暂时也做出了正确答案,但是并没有发现这些学习对自己的意义,因此学习内容就不可能保持在长时记忆中。这也就解释了文中开篇的“场景一”, 学生在公式运用的加工过程没有保存,那么等到它们再次出现时,依然是全新的知识。而在“场景二”中,学生虽然采用记笔记的方法把学习内容完整记录下来,但是只是以书面形式将老师说过的话保存下来而已,并没有储存在自己的大脑中。

意义与理解相比,前者更重要

在两个因素当中,意义对于信息存储的影响更大。回想我们看过的所有电视节目,并没有记住多少,即使没日没夜地追剧也是如此。我们都能理解电视节目的内容,但是因为它们对于我们自身来说没有太大意义,所以我们并没有在记忆中保存它们,也无法记起细节;另一方面,如果节目当中的内容勾起了我们的个人经历,使之具有了意义,我们就能够记住其中的细节。比如收看《朗读者》中徐静蕾那一期节目时,很多人(包括我)由奶奶或者外婆一手带大,就会格外动容,也对史铁生的《奶奶的星星》那篇文章印象深刻。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对于教师来说

不能只局限于对所讲授的教材内容进行扩充,更要花时间去设计课程,留意帮助学生确定今天的课程与学生过去经验相关联的内容,而不仅仅是与我们自己的经验相关。

对于学生来说

虽然感觉在课堂上获得了新信息和技巧,但那并不能保证在课后会永久保持。怎样才能了解自己是否保持了所学内容呢?---- 如果学生在学习之后的特定时间内(即24小时)可以准确回忆所学习的内容,就可以认为学习内容被存储并保持了。如果在24小时后不能回忆起学习内容,很可能这些内容就没有被永久性保存,因此也不会被回忆起来,从而导致“学完就忘”的结果产生。

参考书籍:《脑与学习》【美】David A. Sousa 著

《认知心理学 ---- 理论、研究和应用》【美】Margaret W. Matlin 著

《认知心理学 ---- 认知科学与你的生活》【美】Kathleen M. Galotti 著

相关文章

  • 学完就忘,到底是什么原因?

    场景一: 数学老师昨天上课时刚讲过的公式,今天做题竟然只记得公式里的“+”了; 场景二: 英语课上,不管老师在黑板...

  • 为什么会学完就忘?——摘自《五维学习力》

    为什么会学完就忘? 如果不是年龄增长导致记忆力出现了问题,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我们总是学完就忘呢? 要找到善忘的原因...

  • #84 | 学完就忘,怎么办?

    在#30的时候提到过一个16型人格测试,我的人格有个特征是“活着就是为了奋斗”,昨天又做了一个性格优势测评,排名第...

  • 如何解决“学完就忘”的问题

    图片内容为我看完微信平台文章之后做的笔记

  • 关于李笑来的做个正常的时间买卖人的感想。

    关于学习,关于学完就忘;可能与你以前的知识不牢固,产生的链接太少,以前的积累不够完善,不够多。所以你容易看完就忘,...

  • 2019-01-07

    一直在思考,怎么提高技术?目前学的东西不成体系,学完就忘,没有好的方式练习。

  • 「学完就忘」的2个解决方法

    柏拉图对于知识的定义是,一条陈述能称得上是知识必须满足三个条件,它一定是被验证过的,正确的,而且是被人们相信的。 ...

  • 坚持

    学习是 一边学一边忘 一边忘继续学 如果 忘了忘了 放弃了 就什么都没有 如果 边忘边学 边学边忘 坚持了 学着学...

  • 11月11

    正在学习boot框架,打算框架学完,就写点东西练练。发现一些东西还不是很熟练。很容易忘。

  • 学完就忘=没学,警惕低水平勤奋的陷阱

    这些天大多数时间都保持着每天看书至少一个段落。这么做是因为从《微习惯》中学到的知识:每天给自己一个轻轻松松就能完成...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学完就忘,到底是什么原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hffo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