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儿童的学习过程,从社会学习论看来,大致有三种机制,即联想、强化与

儿童的学习过程,从社会学习论看来,大致有三种机制,即联想、强化与

作者: HD莉 | 来源:发表于2022-07-24 23:13 被阅读0次

从社会学习论看来,学习的过程大致有三种机制,即联想、强化与模仿。

1.联想

联想是经典条件反射。巴浦洛夫在狗的铃声-唾液分泌试验中,提出了联想的概念。每次铃声一响,狗就能得到食物。反复多次以后,即使没有食物,狗听到铃声也会分泌唾液。这样狗就形成了铃声-食物的联想。人类也可以通过联想学习态度和行为方式。比如“纳粹”一词常与可怕的罪行联系起来。因此“纳粹”就成了一个“坏”的代名词。我们将他和恐怖事件建立了联想。再比如“妈妈”一次,给我们的联想都是慈爱的、温暖的。这也是联想。

但是也有一个实验,心理学家们给恒河猴制作了两个“母亲”,一个是“绒布妈妈”,它是用木头做的,木头外包裹着海绵和绒布,胸前放着一个奶瓶,身体内安装着提供热量的灯泡;另一个是“铁丝妈妈”,它是用铁丝网做的,也具有喂奶和提供热量的功能。

实验的结果是猴子们都偏爱“绒布妈妈”,它们都会在害怕的时候跑到“绒布妈妈”那里。而由“铁丝妈妈”喂养的猴子,对牛奶消化不良,经常腹泻。说明缺少了“绒布妈妈”温暖和柔软的安慰,幼猴们产生了心理上的紧张。

猴如此,人亦然。这个实验说明我们每个人的童年都需要一个“绒布母亲”,她温暖稳定,带给我们心理上的慰藉。“铁丝母亲”虽然也给我们煮饭洗衣,但我们很难从她那里得到温暖。

所以,寻找“绒布母亲”是我们的天性,我们渴望爱。

如果很不幸,童年时在我们的妈妈身上没有获得温暖稳定,提到“妈妈”这个词,我们不能产生这样的联想,那么我们会缺少安全感,害怕分离、害怕自己不完美,几乎我们所有的焦虑,都来自于与爱失联。

2.强化

个体能够学会某种行为或者避免某种行为,究其原因是行为后的奖赏与惩罚作为强化物,使某种行为固定下来并反复出现。奖赏是给予喜欢的刺激,属于正强化。取消惩罚以引发所希望的行为属于负强化。通过对强化物进行适当的安排,可以使某种行为出现或不出现。不同的强化可塑造不同的行为,“操作只是一种持续塑造过程的结果”。例如,一个男孩儿在学校面对欺负他的人时会挥起拳头,可能是因为每次他为争取自己的权益而和别人争斗时,家长总是表扬他。再比如,你希望孩子写字好看,只要你在他写完后,找出他写的好看的字表扬他,并使这个行为持续下去一段时间,就会有收获。再比如,上小学的时候,有一个同学突然学着眨眼歪脖子,老师在他每次眨眼歪脖的时候用教鞭惩罚他,企图让他改正,结果适得其反。在老师自以为“孺子不可教”而放弃惩罚不再关注后,同学的眨眼歪脖子动作反倒减轻。

3模仿

人语言的习得过程是通过模仿进行社会学习的典型例子。个体之所以学会某种态度和行为,经常是对榜样模仿的结果。儿童的很多态度的获得往往是模仿父母或其他关系密切人的结果。模仿分为模仿学习和模仿操作。模仿学习在没有强化的条件下仍然发生。模仿操作却需要强化。比如父母亲发脾气可引起儿童模仿。以致在没有相应的和足够的刺激的情况下,儿童也会发脾气。这就是人们普遍认为身教重于言教的原因。所谓潜移默化,所谓有其父必有其子,模仿都起了重要作用。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儿童的学习过程,从社会学习论看来,大致有三种机制,即联想、强化与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hgwi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