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大神塔勒布在《反脆弱》中给出的一个结论。说实话,我可以非常模糊地接受这个理念,当然不是因为这是大神说的我就要接受,可能我们了解的很多东西,至少看起来并不是必须的,并没有给我们的工作生活带来直接或者间接的帮助,至少自己感觉上是这样。
然而,我心中又有一个另外的声音,总感觉人生看到的、学到并且学会的东西,可能在很多我们没有看到、没有感觉到、没有想象到的地方,发挥着或大或小、或重要或轻微的作用。
记得李笑来的很多文章中都在强调,当一个人学会一个东西之后,他实际上已经变成了另外一个物种,一个之前的他根本无法理解的物种,这个差异之大,已经到了猪和人之间的两个不同物种之间的差异。
在没有学会的时候,别人无论如何向你强调这个东西有多重要,你都无法体会,最多从一个完全不相干的局外人角度去观望、去理解、去探视,你得到的都是摸不着的第二手第三手甚至都不能称为知识,也许只能称为想象印象的东西。
一旦学会了这些东西,你突然之间变成了另外一个样子,此时的你又根本无法描述,在学会之前你是个什么样子,因为你的见识你的想法你看待问题的角度方式都发生了变化。
你会发现此时的你,确实没有更恰当的语言来描述学会之后与学会之前的差别。
正如李笑来介绍他学习编程的经历,直到很多年后,写那本著名的托福词汇21天突破的时候,他就因为拥有编程的思维,进而能够想到利用编程的方式筛选出频率最高的单词,如果没有学过编程,根本不具备这个思维,即使有一些人能够想到,也因为没有合适的能够恰当把编程知识应用其中,很难创造性写出那样一本畅销长销的单词书。
能够依靠这种思维写出来这样一本书,现在看来当然非常简单,也非常自然,但当年能够这样做的却是第一人,甚至李笑来自己都不知道究竟是因为学了编程才会产生这个想法,还是本来就有这个想法,学了编程让自己得以实现。
到目前为止,我仍然没有一个合适的非常恰当的语言去表达这中间的不同。
我觉得很多知识本来就不是孤立存在的,当你学会的那一刻,实际上已经与你现有的知识进行了融合,你实际上不仅仅掌握了一门新知识,你可能把你现有的知识进行了或明或暗的升级。
你能够产生一些莫名其妙的创新的想法,正是某些知识点的激发。
正如现代脑科学的研究成果展示的那样,那些储存在大脑中的信息,在我大脑中实际上就是所谓的“沟回”,沟回越多信息自然越多,沟回相互之间的打通或者链接,正是不同信息或者称为知识的相互融合,如果以不恰当的方式产生了链接,那这个大脑的主人就成了神经病,如果以恰当的方式链接,大脑的主人就成为天才、大家。
很多时候,那些天才大家,很多时候对外表现出来的更像一个疯子。当然这一定是一个玩笑,在没有外科手术强制让沟回之间贯通的情况下,所有产生的沟回,都有着特定的意义。
所以,我们了解的所有东西,无论看起来正面还是负面,无论看起来多么无聊还是多么高大上,这些东西都是有用有效的。
这就是我的结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