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在佛法的层面上,之所以对世善有所贬斥,是因为它是枝末的善。枝末的善,如果得不到根本,它就会枯萎。就像一棵树,抓住一片叶子、一根小枝,都不管用,离开根本,它们都死掉。
我们所讲的善,是要回归到念佛,是在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这个大前提下做的。不是把行善跟念佛打成两片,那样就死了,活不了——本来就不能成为两片。
《华严经》说:“忘失菩提心,修诸善法,是名魔业。”如果离开菩提心去做善事,佛就说这是魔做的事情。
这句话,我们一般人敢说吗?佛说话还有错吗?为什么?因为世善只能得到世间福报,将来福报修得越大,感得魔王自在的福业,就是魔业。
这里的菩提心,以净土法门来说,就是念佛。离开念佛,忘失念佛,所做的一切,是名魔业。
所谓“外道善法”,也就是人天善法,都是颠倒不净、虚伪不实的。
慈善就是佛教吗?
世间有人讲:“佛教嘛,就是做慈善,慈善就是佛教。”
请问这句话正确不正确?
这是外道常常拿来迷惑我们的一句话,但是也有不少人,自以为在学佛法,把这句话接受了,已经被“基因转变”了,成为外道了。
这句话是不正确的,慈善是世间善法,一定要结合佛教讲的“发菩提心”,才有究竟圆满的意义。
佛教就是传统文化吗?
还有人说:“佛教就是传统文化。”
这话对不对呢?这话也不正确。
佛教与传统文化不能相提并论。这是世间文化圈的人站在他的角度讲的话,在他的立场上可以这么讲;但是我们作为佛弟子,不能简单这样首肯。
佛法是求解脱、求成佛的,哪个传统文化里有这条?传统文化就是让你留在这个世间。
佛说这个世间是“三界无安,犹如火宅”。传统文化是在火宅里搞“装潢”:把这里搞得漂亮一点,那里搞得安全一点,有火,尽量把它堵住;弹弹古琴,泡泡茶。
那我们也搞这一套吗?
我们是要喊人家赶紧出去的!不能在里面陪他们玩,是要救人啊!
如果不了解佛法的本质,就会跟他们在火宅里安居,这就是懈怠,完全是戏论,这也属于“外道相善,乱菩萨法”。
提倡“人间净土”?
现在还有人提倡“人间净土”,不提倡往生西方净土。这是更典型的“乱菩萨法”,来障碍你。
“你们就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怎么不发大心啊?你们这是小乘,这是逃避”,这些想法都属于邪知邪见,不属于正知正见。
如果我们自己的正见不坚固,听人家一讲,就觉得自己像做贼一样,好像理输了。这就是你本身正见有亏,被别人一说,就觉得“是啊”。
所以,念佛的信仰一定要扎根。
还有种种的附佛外道,现在这个时代很浊染,各种见解都有,打着佛教的旗号,太多了!
我们来比较一下,附佛外道也各有不同。
有两种:像刚才讲的“三界火宅”,有一种人,认可这是“火宅”,要求出离,但他把门路指错了,“从这里出去,我知道这条路一定能出去!”结果大家都跟着他跑,跑到最后是一条死路,这是一种人。
还有一种人,“这根本就不是火宅,这是清凉池,好玩,你们在里面一直玩下去。”
这两种人当然都不是最佳选择,你们说比较起来,哪一种稍微好一点?是不是第一种稍微好一点?最起码他知道这里危险,要出去,只是说路没领准;第二种,根本就不认为这里危险,还觉得好得很。
我们现在这个时代,到底谁是附佛外道?有不少人否定极乐世界,还在这里搞“人间净土”,觉得这里很好;有的被别人指责为“附佛外道”,他还在求解脱,只是他的方向、方法错误。
所以,这个时代是非常浊染的。
我们这里讲的“四难”,其实与《往生论》后面解释的真实功德和不实功德很相似,比如讲到不实功德:“一者从有漏心生,不顺法性,所谓凡夫人天诸善、人天果报,若因若果,皆是颠倒,皆是虚伪,是故名‘不实功德’。”
“若因若果”,与“颠倒善果”,讲的是一样的。“所谓凡夫人天诸善、人天果报”,这就是“外道相善”。所以从头到尾,可以把它们联系在一起看。
这里的“乱菩萨法”,就是将不实功德——颠倒性的、染污性的、有漏性的、不顺法性的功德,误以为是真实功德。
在净土法门当中,也有这种情况。
比如说靠杂毒之善求往生,这就是不实功德,是颠倒、染污、不清净的,以为这个还超过念佛的功德,在净土法门里就存在这样的观点。
这就是“外道相善,乱菩萨法”。你所修的都是外道善法,根本没有顺法性解脱,这怎么能往生净土呢?但很多人还信誓旦旦,以为这是对的,这不就乱了吗?
经中说,回向诸善可以求往生,是因为回归到念佛这个主干上来,仰靠阿弥陀佛。所谓“回向求生”,是以阿弥陀佛的愿力为依靠,这样就不会被它惑乱,反而能善巧地驾驭和引导世善。
“二者从菩萨智慧清净业起庄严佛事,依法性入清净相,是法不颠倒,不虚伪,名为‘真实功德’。”以净土法门来说,这就是法藏比丘所修行的功德——菩萨清净智慧业所起的,庄严佛事。
难行道之难,昙鸾大师列了一者、二者、三者、四者、五者,这之间也有它们的次第关系。
第一,先是内外拣别。佛道称为内道,佛法以外的称为外道。首先要分别清楚到底哪个属于佛法,所以把这个放在最前面。这五者次序是不可以乱的,一定有它们的次第关系。
——摘自:《往生论注》讲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