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天华,985大学毕业,机械专业。被安排到铸造车间当了一名技术员,人们称他徐工。
徐工肯付辛苦。夏天和工人们一起爬铸造炉维修,实行准确计量,改进配料,终于使球墨铸铁的硬度达到了工艺要求。
胡厂长暗地里观察了这个年轻人好久,觉得是个好苗子,准备让他担任车间主任。可是每一次征求车间管理人员的意见时都听到不同的声音:“徐工是个好同志,能吃苦,但是这有技术的人都有点怪脾气,别人的意见听不进去。”
胡厂长一时拿不定主意。有一天厂里接到了一个外协任务,没有合适的人选,胡厂长只能让铸造车间主任带队,提拔徐工担任车间主任。
徐工当了车间主任以后产品成品率大幅度提高,单位产品能耗下降,给厂里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胡厂长暗自庆幸选对了人。
又过了两年,一名副厂长要退休,胡厂长开始考虑接替副厂长人选,6个科长,10个车间主任中胡厂长最看好徐工。可是在征求中层干部意见时,供应科长,销售科长,财务科长,质检科长、车间主任们都发出不同的声音:“徐工倒是个好同志,但是书生气太重,办事太死板。”
有一天,胡厂长到县里开会,当汇报引进人才,开发开发新产品时,县长插了一句话问道:“徐天华这个人怎么样?"
胡厂长说:"这个人搞技术还是蛮有一套。"
县长笑道:"这个人上学时就是学霸。和我是大学同学。这样的人你们厂里要多引进一些。五六千人的大厂子,四五技术人员。这可不行。抱着一个老产品还能吃一辈子?这个时代知识就是财富,要重视知识分子的作用。"
胡厂长连连称是,回去就把徐工提拔成了副厂长。
徐工倒是不负众望,一改书生气,到处找同学,托关系,和某中字头大国企建立了合作关系,新产品业务量饱满,厂子一下子成了县里的利税大户。
年末,县组织部考察小组到厂里进行领导干部年度考察。和胡厂长座谈时,顺便问了一句:“徐天华这个人怎么样?”
胡厂长说:“啊,小徐这个人业务能力很强。是个好同志。”
考察组组长说:“我能不能和徐工座谈一下?”
胡厂长心里咯噔一下,厂子在县里是国营大厂,按副科级对待,只有胡厂长一个人是县组织部任命的副科级干部。其他副厂长并不是县组织部管理序列的干部。我离退休还有两年,莫非……
胡厂长说:“啊,徐工出差了。自从徐工当上副厂长以后,管的面宽了,厂子内外的关系都需要协调,我也是非常重视知识分子,就有意往他身上压担子,但是,徐工毕竟是搞技术出身的嘛,掌控全局的能力还是很欠缺。”
考察小组走后,胡厂长把徐工叫了过来:“小徐啊,你应该能看出来,我一直是很看重你的,但是我看重的是你的工作能力。可是现在就有人到上面去反映,说你两年一提拔,上升的太快了,我们之间有什么特殊关系。我已经向上级做了解释,你就安心工作,不要有顾虑,也不能太张扬。等我退休的时候,我肯定会把这个厂子交给你的。”
(微小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