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子就这么一天天的过去,不经意当中已经进入了老年。
想象中的孤独没有来到。相反的觉得我们这个群体越来越庞大了。
上海是一个老龄化程度很高的城市,也是对老人的各方面服务做的很好的城市。
但是最近碰到的几件事让人觉得我们这支老人的队伍太庞大了,是不是有点挤占了年轻人的生活空间。
前些天路过一家社区食堂同时也是一家长者食堂对老年人除了价格上的优惠还有其他各种的照顾和优先。
有一天路过,看到一个中年人再和食堂的工作人员争执,起因是他在排队点菜,正值就餐高峰,不断的有老人进来,然后理所当然的排到了他的前面。这个年轻人已经排了有些时间了,还是没有轮到。他急了,因为自己时间有限。他问服务员,我大概什么时候才可以点菜,经理出来说,我们有规定“长者优先”,这个中年人说,如果长者是几个人,优先没问题,如果是几十个也要优先,那对我们是不是有点不公平。
昨天上午,去看牙医,挂号196,我问护士小姐姐,上午能够就诊吗。她说“今天人不多,应该没问题”。看了一下信息屏显示,就诊号已经162了,医院牙医诊室有好几个,应该不用等很久。然而接下来的事情就有点出乎意料了,老年病人一个接着一个的来,电脑排位自然而然的把他们排到前面。七十岁以上,八十岁以上,甚至九十岁以上。十一点半医生上午看诊结束,正常排队的患者排号停止在190号。220号的老年病人已经看诊结束。我没有意见,因为自己不久也会进入被优待的行列。
地铁是上海的大动脉,曾经老人坐地铁不用花钱,于是每天有一帮精力旺盛的年轻老人坐着地铁东游西逛。早高峰时,年轻人着急上班,老年人也要享受免费坐地铁,不但加重运行压力,还要强制年轻人让位,时有年轻人抱怨。后来规定老年人在地铁高峰期不能享受免票优惠,再后来就干脆给老年人发出行补贴。总算遏制了老年人(相对比较年轻)的过旺的出行需求。
地铁为老年人专门开一个通道,在这个通道老人优先。我觉得这样比较合理,社会资源需要合理分配。要有对弱势群体的优抚,也不能过于挤占中青年人的生活空间。
现代人越来越长寿,九十多岁老人比比皆是,我们这一代苦过累活奉献过,现在也六七十岁了,有钱有闲有健康。理应好好享受生活。然而,也应该考虑那些正在奋斗中的中青年。现在,他们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互相理解互相帮助互相尊重,这样的社会才是和谐美好的。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