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重温郁达夫的《迟桂花》《春风沉醉的晚上》,读孙犁的《白洋淀纪事》《荷花淀》,读沈从文的《边城》,读汪曾祺的《受戒》《大淖记事》……这些洋溢着诗性之光、弥漫着诗情画意的小说,让我开始盘点和反思自己近两年来的小说创作:《海滨小说||星辰大海》《短篇小说||桥洞下面》《海滨小说‖烛光晚餐》《海滨小说||好久不见》《海滨小说||梅雪迷思》——这些被简书伯乐推荐和理事会超赞的部分作品,真实地记录着我对小说的诗性的理解与思考、追求与探索、创作实践过程。
仕永波先生在《小说亟待提升诗性品质》一文中指出,小说作为一种文学形式,属于艺术之范畴,其终极旨归应为“诗”。诗性当是小说作为一种文学形式的突出特征。作家要艺术化地去处置现实,提升小说作为故事性文本的艺术含量,从而使其抵达更高层次的诗性彼岸。若过度地沉迷于故事性,则会遮蔽或者丧失其诗性,而堕入通俗性的歧途。如何合理地掌控故事性和诗性之关系,应当成为小说家的第一要务。综观中国当代小说的创作现状,诗性的缺失,正使其在背离葆有更高艺术含量的“纯文学”轨道上渐行渐远,而堕入了通俗性、庸俗化的平庸之境。
小说是当下最为繁荣的文学体裁,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一些作家似乎过多沉迷于叙述模式的借鉴和实验,陶醉于魔幻现实的营造,痴心于恢宏历史的展现,执着于玄妙故事的构思,却忽视或者漠视了小说诗性的构建。在他们的作品中,难于找寻到诗化的现实、诗意的语言和充满诗魅的意象,而直露的现实、粗鄙的语言和意象的缺席,却占据了不小的空间。而且,过度商业化的氛围造成了他们心态的浮躁和对利益的追逐,从而进一步加剧了小说的通俗性和庸俗化,使其几乎成了“快餐文化”的一分子。这并不是对中国当代小说的全面否定。中国当代小说中不乏富有诗性、艺术水准颇高的佳作,但这类作品乎正在日益被通俗性的潮流冲刷、侵蚀。
如何提升小说的诗性呢?我认为:首先要端正创作心态,反对过度沉迷故事性、通俗化、商业化,摈弃浮躁,淡泊名利,自觉追求诗性之美。要将日常生活诗化,即对客观生活进行艺术提炼加工,改造成诗意化的生活。要追求表达诗化,运用隐喻、象征、反讽、复义等诗性手法,寄托深层意蕴。要自觉追求形象诗化,在人物形象塑造方面,发掘灵魂美、人情美,使人物形象富有诗意。要努力追求意境诗化,移情入景,物我交融,描摹创设别有韵致的意境。要追求语言诗化,锤炼语言,使其富有诗的特质、诗的美感,不断提升小说的艺术品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