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自然科普
你真的了解地球吗(六)

你真的了解地球吗(六)

作者: 这样会更好 | 来源:发表于2020-04-24 11:02 被阅读0次

不出意外的话,这是最近最后一篇关于地球的文章了,虽然还有很多东西可以写,但是长时间看一个东西总是会乏味的,为了我也为了你们,所以这个坑要稍后再填了。但一点会填的。

我们再回到那座山, 谢赫伦山。

马斯基林,一个值得我们学习的科学家。

马斯基林

为了测算这座山的垂直偏角,他需要长时间对天空进行精确的测算(因为当时没有航天,所以他并不知道自己所在的位置),来确定详细的纬度位置(前面说过因为离心力所做圆周运动的不同,纬度越低重力越小),因而确定摆的偏角,得出山的造成的偏移是多少。这个活可不简单,就想我们抬头望向天空时,第二天还能记得吗,就算依靠图纸,天空这么大,也并不是随手一画就能得来的,再加上谢赫伦山位于欧洲,气候潮湿,起雾阴雨是常常的事。就这样他和他的团队(肯定是有帮手的,要不然马斯基林也像梅森一样跑了),经过长达一年半的时间,精准得到了纬度的位置,再通过摆的偏移,得出了南北两地的铅垂偏角和为11.6",他又近一步估计地球的偏角大约是谢赫伦山南北的两倍20.9"。

马斯基林的了当时英国最高奖项科普利奖章,并得到一笔钱开开心心的回家了。

实验还没有结束,另一位科学巨匠赫顿,就着手开干了。

赫顿

山的密度怎么算呢?称是不可能的吧,难道你想把这座山给分成一块一块的?如果这样那么这个实验就成了一次性的了,根本没有让人确信。(实验次数在三次以上)聪明的赫顿于是想到既然我没法把山分开,但是我可以在思想上分开,我先把测出0到100米的,在测100到200米的(为什么是100米呢,我们知道山都是下宽下窄,100米差不多是一个圆柱形),想是这样写的但真正动手又一个不小的工程。先要确定每100的平均半径,要在这山的各个方位都做好标点,再把许多个标点连起来,在通过相对比值画到纸上,量出半径(也就是现在的等高线图)。赫顿取榭赫伦山的密度值为2,500 kg·m,并宣布地球的密度值为它的9/5倍,即4,500 kg·m。(由于地球的平均密度,比表面的石块的密度要大得多,因此这很自然地意味着,地球的内部埋藏着密度更高的材质。赫顿正确地推测出,核心物质很有可能是金属,密度值为10,000 kg·m。他估算出这金属部份,大概占地球直径的65%)但是还是与现在所测量的存在了20%的偏差,但是依照当时的技术,这已经足够精确了。

在通过简单的计算就可以得到地球的质量为5,500kg。知道了地球的密度和质量在通过测量和估计其他星体与地球的比值,其他星体的质量和密度也就能得出来了。

在这之后,还出现了更简单的方法,亨利·卡文迪什运用用一个灵敏度极高的扭秤 ,来量度两个大铅球间的引力作用。精确得与现在几乎相同的数值,我们有空在讲吧。

扭秤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你真的了解地球吗(六)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hnzi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