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活得太憋屈了!苦!真的苦!
很多人除了迷恋美色和食物,竟然说不出自己内心真正喜欢什么,读书的时候喜欢什么学科?考大学时喜欢什么专业?工作后喜欢什么岗位?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后喜欢什么房子?
我们每天居住的屋子,为了孩子的学位,为了上班近,为了逃离压力、为了价格美丽而挑选,却不是单纯为了“我喜欢”。
毕业六年,搬了三次家,搬来搬去一直呆在市中心,因为离公司近。
住过用木板隔起来的公司宿舍,做过“可耻”的二房东,最后啃老买了人生第一套房子。买房那会我都笑称自己住在福田CBD辐射区,身处城市黄金地段是一种什么样的生活呢?
楼下两个公车站直达公司,甚至步行可到的距离,有一年特别养生,中午还卯了劲儿回家做个饭睡个觉,榨好新鲜果汁再徒步去上班。
附近的mall又进驻了大牌,周末有十年难得一见的促销活动。嗯,周末去凑个热闹吧,虽然和自己的经济收入并不相衬。
有一年,我自己住,那是人生最自由自在的日子了,我也是在那时治好了自己的群居属性。
跟老公大动干戈后终于装修好了我的日式北欧风格,茶具也要换上一套日式粗陶风,沙发布是大红色格子,落地灯是田园麻布暖色光。吃完饭往沙发一倒,开着电视泡着茶,舒服~
无论几点下楼觅食,附近的餐馆、便利店、咖啡厅灯火通明,一群白领摸样的人四处散落。走进星爸爸,有人独自在电脑前“奋笔疾书”,有三五成群在聊着“几个亿”的项目,当然也有纯娱乐放松的,一杯咖啡一个蛋糕一本书或者一个放空的脑袋。
在那里,一下子就找到自己的位置,坐下,心无旁骛地做自己。
结婚生子后,家里人口多了,对房子的面积需求大了,于是搬到了郊区。
搬来第一天还觉得挺欣喜,没有想象中那么不堪嘛,小区贼大,还人车分流,绿化也不错,小孩终于有更大的活动空间了;步行距离还有一家便利店和肉菜市场,解决生活必需品。
住久了还是住出了差别。一个连全国连锁品牌沙县小吃的都没有的地方,活生生让我住出了荒凉感。前阵子开了一间早茶店,由于门前冷漠匆匆关了门,那家店开业第一天我就蹦跶着去吃了一顿,油腻和山寨感引起了极度不适;隔壁的健身公司还在垂死挣扎,打出了9.9元的促销活动,依旧无人问津。
但屋子呆久了还是有散心的需求,套上宽松的睡衣,下楼,四处灰黑,蹿进了亮着微光的便利店,悠哉悠哉转两圈。店里也没什么可买的,“但不能白嫖吧?”心里想着,于是抓了把口香糖付账,店员无精打采,指着二维码说“自己扫码”。
这里一切似乎都透着慵懒范儿,快递小哥蹲在小区门口打着游戏,面前摊着一车快递,话也不说,脸上写着:你们自己找,别烦爷。
来了郊区后,就很少进城了,新开的网红店不去了,近期的展览不去了。工作日已经消耗了所有的力气,路上来回两小时的奔波令人望而生畏,周末就让我在这荒郊野岭安眠吧!
不过,近日老公又说,儿子快要上幼儿园了,我们得赶紧物色市区的学校,赶紧买个房搬过去……
很多人问,大城市与二三线城市的生活到底有什么不同?每年都有很多人逃离北上广,又有一波人回到北上广,每个人都在寻找属于自己的生活方式,大城市其实不用跟二三线比较,城市本身就有多元性,市区生活和郊区生活便是截然不同的生活。
追逐市区的人喜欢她的便利、高效,连呼吸都高级的气质;热衷郊区的人喜欢她的与世无争、慵懒范儿和市井味儿。两样东西如果不是各有优缺点,也不会叫人如此纠结。而像我这种,每种生活方式都想染指的,简直就是矛盾体本体。
我只是希望,有一天,我们住房不用记挂孩子,距离,价格,逃离……而是真正考虑“我喜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