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穷志不穷,大概是所有住青旅的人自我认同吧。他们自以为有一种孤傲,称自己是精神上的孤独。但是他们又喜欢与不同的人聊天,试图在他乡偶遇红颜巧遇知己。他们甚至看不起那些住五星级酒店的游客,认为只有青旅才是真正的旅行态度。
-
不过这种态度源自于哪里呢?
青旅里的人善于用双脚探索,几块钱的车票显得是不接地气,只有回到房间那双冒着热气散发异味的脚,才能证明自己的行万里路。
青旅里的人也喜欢交友攀谈,一把吉他三个人合唱,即使是夜里11点也不用顾及他人,因为行走在异乡什么比知己更重要呢。
青旅里的人更喜欢炫耀自己的经历,徒步墨脱,东非大裂谷,那些小说里都没有的故事在他们嘴里活色生香,吸引羡慕的目光。
-
旅行家这个词充分地显示了有一部分人的浮夸,就好像美食家如今也是人人皆有的称谓,实际一文不值。
那一群人有着明显来自一二线城市的特质,穿着jack wolfskin入门款的冲锋衣,一定是要坐绿皮火车里的硬座,但其实无所谓市内来回的打车钱,手里拿着350ml的啤酒瓶,逢人就说喝一杯。
他们顾及形象,不拿600ml的啤酒瓶,拎着瓶颈宛如民工。
他们热爱品牌,地铁里满是广告的jack wolfskin是他们第一选择。
他们还有情怀,绿皮火车的穿梭,戴上耳机静静看着窗外。
-
这些文艺青年假装穷游的人,多在寒暑假,十一五一为多。其中很大一部分又是姑娘,看着奋斗、杜拉拉、欢乐颂电视剧,也时常提起爱在三部曲、迷失东京。这些文艺女青年也热爱行走在各大古镇,大理、凤凰、阳朔等等他们会想去一个遍。古镇里那些卖鼓打鼓的丑男们最喜爱看到这些穿着长裙的姑娘,顶着自己的酒糟鼻一定要和他们打招呼。他们在青旅里也会用生硬的搭话来结交朋友,那种对小事物的一惊一乍体现了他们的没有见识,但是他们乐在其中仿佛得知旅行的意义。他们说绿皮火车一定是要硬座,从北京到西安12小时决不考虑卧铺,结束再满意地花上10倍卧铺的价格买机票回家。他们即使坐在了绿皮火车里,也俨然一副与世无争的文艺腔,不顾那些站在身旁抱着孩子的农村年轻妈妈,只有在民工于其身旁坐下飘散异味时紧皱眉头,表达彼此阶级的不同。他们还必须标榜自己对美食的热爱,使用着穷游锦囊在罗马街头寻找门牌号,花上整60欧吃上一顿自以为正式的意大利菜。一天的最后,再精心挑选9张照片发一下朋友圈,以示自己的穷游收获。
-
好吧,其实打折穷游旗号的伪背包客是少数,我们谁不曾被那句“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所诱惑呢。起码走出了自己的城市已经是遥遥领先于那些手机屏幕前感叹的人们了,为社会创造GDP,为自己的经历加一份刻意的色彩,也是不错的吧。
不过青旅里确实有不少大神。
-
故事大神
三年前我在西安的瓦当青年旅社里坐着和家人打电话,因为说着方言,被一个同乡搭话。原来他是在青旅里工作,他很大方地请了我一瓶啤酒,我们抽着10块钱的烟聊天。
他和我说了一些国内的徒步路线,我对徒步实在没有了解,便频繁点头倾听。他喜欢爬野山,负重20公斤爬山,会找个合适的地方搭起帐篷住几个星期。难得会抓一些野兔子,但主要还是烤玉米为生。他还打趣到确实有兔子撞树这种事情发生。不过每当早上听到鸡打鸣时会无比想念肉味,然而这一天往往也不会有任何收获。后来他给我说了个他朋友的故事,真实性不知,再加上几年过去我转述的真实性更加不知,不过权当是听故事。
那位朋友也是个徒步爱好者,在国内圈子里也是小有名气。半年前在甘肃的沙漠里徒步,一个人探险最害怕的是孤独,几日几夜的没有任何与人的交流,只是一味地前进。每当看到有人时就好像是看到家人,要水喝,要馒头吃,要说话。那里的农民/牧民也是淳朴,总会留他过夜。甘肃那边不仅是有沙漠,更是有宝贝,盗墓者留下的盗坑会矗立在沙漠里,然而几天后又会被沙漠覆盖。一次一位农民给他指了一个方向,告诉他那里有新奇的东西,他们这种探险者会有兴趣。这位朋友便兴奋无比地上路了,走了三天三夜(一定夸张了),他看到一个木头架子搭出的入口,通往地下。他知道这些盗墓那些人留下的,他全无盗墓取宝贝的想法,但是如此神秘的入口展现在一个探险者的眼前,他没有办法说服自己离开。他点了把火在洞口试探了一下,那里确实有氧气,他便进了洞。
他说他见到了这辈子从未听闻过的东西,甚至是我们常人所无法想象的。我那位同乡问是否是外星人,他回答说比外星人都要神奇。再细问下去,他绝口不谈。他说进这个洞是这辈子再也不可能有的体验,再有机会一定还会探险。那位同乡问他是否后悔,他沉思一会,说不知道。
他从那个地下通道里活着走出来,不过,他一整条手臂都留在了那里。
-
泡妞大神
其实青旅里确实会产生一段段佳话,我在新西兰时最好的朋友是一位法国人,我们在青旅里弹琴认识。有一天晚上他打电话给我相约酒吧,说介绍朋友给我认识,我当然无比兴奋,怎样的朋友要在晚上酒吧里才能认识?后来我才知道他给我介绍他的女朋友,一位德国姑娘。那位德国姑娘竟是在最后一周认识的他,随后她便回了德国继续上大学。不过浪漫的是他们竟然在2个月后相约在北京,从野长城到蒙古的草原。更神奇的是他们现在共同生活在德国,计划明年要结婚。他表弟在澳洲时我还请了他吃饭,表弟是德国人,我很好奇为何法国人的表弟是德国人,原来表弟的爸爸是德国人,妈妈是法国人,他们也是二十多年前在泰国旅游时相识。
老外的路数确实比较野,不过在国内我也有一个朋友喜欢在旅游时泡妞,青旅里的姑娘是最爱。
称其为李老师吧。那还是没有探探、陌陌的时代,认识姑娘基本还是靠嘴。少了一份照骗,多了一份尴尬。不过李老师长相也算不错,加上青旅里的姑娘一般不太搭架子,所以李老师总会在一天的末了与不同的女生聊得欢乐。他也告诉了我几个流程,比如搭讪姑娘时先要知道合适的目标,一般青旅里的姑娘都是“趁着年轻”出去看看,所以李老师总是夸夸其谈他的非洲探险经历,引来羡慕目光。但是也有些“有思想”的女生不会膜拜于他的丰富经历,会笑不露齿地听他讲完所有故事,回复一句“是吗,很不错”。这样的女生往往是处于青春的迷茫期,对自己的人生、未来不知所措,需要与他们探讨人生,搬出《麦田里的守望者》会是一击必杀。还有一类女生时刻都很快乐,甚至他们有更丰富的旅行经历,他们似乎是能一眼看透你的企图,但却又不点破。李老师会拿出音乐这张牌,寻找到他们共同热爱的乐队、歌手,再一起讨论那些看过的、错过的演出。每个人都更偏爱与自己相似的人。
如果说以上床为最终目的是泡妞的本质,那么李老师到还不至于如此,毕竟青旅的通铺,硬件设施不允许。不过李老师倒是常常能够在深夜2点与一个姑娘在青旅的露台上共坐着聊天,还常常感叹道:真希望能早些认识你。李老师在旅行途中睡眠不足常常是由此导致,不过他却乐此不疲,甚是享受其中。
-
“装逼”大神
青旅里常有着5-6个人在院子里或是露台上围着聊天吹牛,人手一支啤酒,有人夸夸其谈一饮而尽,也有有惜酒如金,一支啤酒喝上半小时。有时候我喝大了,会在这一小圈人里大谈自己过去的光辉事迹,不注意时还会把自己泡洋妞的事拿出来炫耀一番,此时人人口嘴呈现O型表示惊叹,收获到一波羡慕我又会喝更多的酒,吹更大的牛。
不过再仔细回想一下,好多次5-6人的吹牛大会时,总会有那么一人微笑地坐在那里,听你吹再大的牛也只是微微在那里点头一笑,仿佛心有成竹。他们不会评论,更不会点破,就好像是少林寺的扫地僧那般看着你。然而若真如扫地僧那样看空尘世,又何必凑这个小圈子的热闹去捧着这一个酒瓶呢。我很长时间都不得其解。
后来,也就是前几个月,我又做了一次背包客。洗完澡穿着拖鞋,天都还没暗,我去拿了一瓶啤酒走回房时看到一群20岁左右的男女在那里聊天,我过去坐了一会笑了一会便回房上网看新闻了。现在写故事时我才发现,原来这都是年龄的变化。
-
一些青年旅社会规定只接受30岁以下的年轻人。玩豆瓣的年纪都不小了,抓紧去试试吧。
图钉代表你来自哪里 入住率低所以才显得整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