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与人的合作中,我们寻求互相理解。我说的你能听懂,你说的我也能听懂。如果不能被对方理解,一定要想方设法再加以解释,争取让对方多理解一点。
当人们做了错事时,我们寻求的是对方的谅解。
对我来说,如果错误是疏忽,我通常会找自己的难处来减轻罪恶感,比如身体上的,家庭里的,或者其他与工作无关的,同时也希望对方能“理解这种情况”,减轻对我个人的厌恶。
这种反应几乎是与生俱来的,我不愿意得罪人,当然不希望别人突然因为某件事讨厌我。
直到5年前,这种反应一直伴随着我。
随着年龄的增长,自我反省的次数增多,我逐渐意识到了这种反应的弊端,它只能让我逃避惩罚,不能面对意味着不会吸取教训,至少吸取教训的速度是很慢的。另外,这种反应也证明了我的弱小,没有办法收拾坏结果。
现在,我还是会道歉,不过经常是尽可能真诚的找出自己的缺点,自己的错误,然后寻求谅解。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知错能改,善莫大焉。知错的前提就是敢于面对自己造成的坏事,然后一点一点改进,直到改正为止。这就是进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