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是中土,故人的脾胃也相当于土地,庄稼好不好,得看土地伺候得好不好,被踩得硬硬扁扁的土地与长满了杂草的土地,庄稼是很难长好的。其实人也一样,脾胃是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若要身体健,脾胃一定要好。
健脾就如给这个庄稼松松土,清除清除杂草,让这个土质变得更好,变得更能吸收养料。
那人身上的痰湿、积食,瘀滞就如地上长的杂草,必需得把这些杂草清除了,脾才能健。如下面的舌相,舌上所现的痰、湿、瘀都得清。
![](https://img.haomeiwen.com/i13689606/a0f8c523c1a38899.jpg)
故像一些舌苔很厚腻的,多说明是有痰湿淤积的,并且这种舌象会伴随身体困重,易腹胀,会感觉喉咙有痰、大便排不净、头油脸油、甚至有水肿,这种情况,这就需要健脾了,健脾是清除杂草。
那补脾是什么呢?补嘛,肯定是相当于施肥了。一块贫瘠的土地,就算没有杂草,也长不好庄稼呀,得施肥。
这种需要补脾的舌相,多会有齿痕,或舌中焦会低陷,有的舌看着颜色会偏淡,也就是有脾气虚的相。如下面的舌相:
![](https://img.haomeiwen.com/i13689606/7558809d9bc92a74.jpg)
我们平素用的四君子之类就是补脾的,还有归脾丸之类,这个补脾是需要在清除杂草的基础上的。
所以这个健脾多偏于清除杂草,这个补脾多偏于施肥,那在人体使用药物时,我们用了白术多会说健脾燥湿,用个云茯多会说健脾利湿,你看,这个健字是在去湿的基础上的。
我们用个黄芪,我们会说补脾益气,一听就是补的。
![](https://img.haomeiwen.com/i13689606/29e8533b7558fa57.jpg)
当然很多中成药是既有补又有健的,如参苓白术丸之类,方中不仅有补脾气的四君子,也有去湿的白扁豆、薏苡仁之类。
运用于临床中,我们先要从舌相中看出杂草多不多,若杂草多,就得清杂草,若杂草不多,只是虚,那就补脾。
现在明白健脾与补脾的不同了么?先健再补,先除杂草再施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