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午下课后,受宿舍同学的邀请可以留在教室旁听他们与本系一位老师的某个课题研究讨论,也就是被允许和他们共用教室但不能影响他们。他们讨论得很精彩,于是我一心二用起来,一边整理笔记一边听他们讨论,当老师问起他们平常有没有看书,都是看的什么书时,小A自信地说:“喜欢哲学类的,它能影响思考问题的角度”;小B说在看《街角社会》《自杀论》......就连在我看来整天躺在寝室床上玩手机的小C都能头头是道地讲出近几天看的是心理学类的小说《梦的解析》时,我彻底惊讶了,整个人都像被世界抛弃了一样,觉得世界就剩下我是个文盲。就因为一个“你最近在读什么书?”简简单单的问题,我就变得那么不堪一击。在无知和恐慌中我回忆着进入大学后的生活常态:小A虽然在寝室也看书,但是看的时间极少,而且没见他看什么哲学的啊?小B呢,一有时间就参加课外活动的他就更不用说了,哪来那么多空闲的时间看书啊?小C呢就是那种典型的颓靡型的大学生,整日寄生在床上玩手机看视频,“哈哈哈”就是他的生活常态。这是为是么呢?这其中是有什么秘密吗?我觉得我被所谓的表面现象蒙蔽了,学着他们放松,学着他们玩乐,但却没有学着自控地默默地多读书!在我渐渐走向颓废的道路也来越像一个粗俗的文盲时,他们也在不知不觉中离我越来越远,在博学广知的路上前进着。
我不是圣人,也不是名人,但我正在以自身血淋淋的教训回答着那个秘密:并不是每个人都是你所看到的表面上的那样,他们可能会在你所看不到的某个地方或是某一时间很努力很勤奋。这让我想起了高中时,总有一些同学上课睡觉下课玩儿手机,你看他无时无刻不在玩儿,可人家就是能考得很好。可当有一天我这种努力但却学不好的差生在补课的路上遇到了那种同学时,才发现原来人家是在你看不见的地方努力着。在我们这些一般人的眼中,他们是多么地神奇,多么地聪明!当我们都在抱怨上帝是那么地不公给了他们那么优秀的智商时,他们却默默在夜灯下苦读。不仅是为更好地成绩,也或是喜欢我们崇拜的目光。路人常常赞赏他们如此轻松就能取得令人羡慕的好成绩,他们喜欢上了这种被追随的目光,于是他们只能为此付出了常人不能及的努力,熬过了常人不能忍受的黑夜,最后他们都站在了常人所不能及的高度。然而背后的我们却不知他们的努力和付出,还抱怨着不公平,同时想象着自己也一样不努力却也能考出好成绩。原来这一切都是做梦。
当老师问他们仨其他同学现在都喜欢看什么书时,小A叹了口气,尖溜溜地说道:“现在的人就喜欢看小说,就是那些言情小书。”其他二人也附和说:“是的,现在的同学都喜欢看点有意思的书。” 小A继续激动地接到:“他们就是喜欢看那种不用过脑子的书。”老师中肯地评价说:无论看何种书,它都能从文字的背后折射出它所想表达思想和理念,任何一个故事的背后都有讨论的意义。清华大学的一位学长杨奇函在他的书中写过:“你以为你牛,其实你是圈子弱,平台底,对手锉。”越是有学问的人越谦虚。当你觉得你身边的人都弱爆了的时候,你应该反思自己所处的环境是多么地弱,而你该更加明白你需要更多的成长和进步。清华一个被同学公认的学术大神在别人称他为“大师”时,他的回答只有:“慢慢做吧,希望会有进步”。其实小A在我们当中有些地方还是比我们知道得多,比如他看的书比我们都多。但是有时却自信得让人反感,很多次我问他一个不确定的单词的拼写,他很坚定地告诉我,但我查字典时其中却是错的,告诉他正确的拼写时他还是如此肯定。当我们参加考试以为小A能考很好时,他却排在了末尾。说好的优秀呢?自信和坚定能给人带来好运,可是太过头的自信却只能是不屑的骄傲,很容易让人反感,有时也会失望或造成失败。“水满则溢”,但当“蓬生麻中,不得不直”时,我们更该知道自己要谦卑内敛。中国经济学祖师陈岱孙先生说“自己一生只做了一件事,就是教书。”优秀的人都还在学习还在谦逊,你有什么资格去骄傲呢?
在我们都还不能认清这个世界的时候,我们只能努力,再努力。没有哪个对手会告诉你他是怎么走的,走到哪里。只有我们一股劲儿地埋头前进,当你抬起头来时看到的才是光芒万丈。可能会有人说要走慢些,路边的风景也很美丽。是的,有时停下来回头看看你能在走过的路上发现自己不足,在之后的路改正它。但是在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很多人一出生就被放在了高速公路上,如果你和别人一个速度前进,那么高速公路也还是会堵车。但是也不能因为你看着这条高速公路前方没有其他车就想当然觉得自己已经在前面了,或许其他很多车已经超你前行很多了。努力吧,少年,不要看别人是怎样的,许多事情眼睛是看不到真相的,只有站在某个高度时,你才会明白眼前的世界是多么广阔,需要学习的原来还有很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