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保险里的认知与逻辑陷阱

保险里的认知与逻辑陷阱

作者: 手牵手走 | 来源:发表于2021-02-24 09:27 被阅读0次

    买保险其实真的很考验认知水平。

    买不买重疾呢?很多人会想,我通过健身饮食睡眠来规避,但现实其实很打脸,即使做到这些遗传、情绪、压力和环境有时候真的是我们自己控制不了的。这就是认知差异。

    我们其实可以举出很多例子来反驳上述的观点。

    第一,很多孩子会得重疾,小孩子按说是比较健康的,受环境污染时间也短,但是白血病患儿的发病率其实以2.8%每年的速度在增加。

    第二,很多人会说我坚持锻炼身体就好了。坚持锻炼身体没有错,概率上是会减少疾病的发生。但是能不能完全杜绝重疾,真不好说。这方面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到有很多运动员患癌症的案例。这两年身边朋友也反馈家中老人经常锻炼身体而且确实看上去也确实很好,甚至体检也没什么问题(普通体检不能查出癌症,这个看往期文章),但是一查出来就是癌症晚期。这样的案例稍微打听一下,身边都会有。

    第三,很多人现在身体有点异常,买保险可能承保条件不是特别好。她可能会觉得“凭啥,我要除外责任”,“凭啥,我要加费承保”。然后,就暂时不买了。她可能还想着怎么调理一下自己的身体,等好一点了再来买。这种想法也无可厚非。但是,我们能保证未来身体一定是朝着好的方向发展吗?也许,当下就是这辈子身体最好的时候了。对于买保险这件事情来说,当下可能也是承保条件最好的时候。原本疾病的发生,从量变到质变就已经是经历了一个长时间的发展(比如,炎症的长期刺激)。确实有些疾病也是可逆的。现在保险公司推出了一种“复议”制度,就是买保险的时候如果身体不好,但是过两年身体好了,还可以重新核保,优化承保条件,这也是给很多非标体客户多了一个选择。非常建议先买上再说,再复议。

    再比如,大家都说通货膨胀,都希望能够抗通胀抗通胀,所以总觉得年金收益低,是不是不能抗通胀啊?是不是不值得买啊?

    但其实仔细想想,到底什么能抗通胀呢?复利8%或15%的理财产品,基金证券信托?

    问题是,这个收益率到底是我们的期望还是现实呢?

    只有当你已经已经已经实现了“15%”的理财结果,拿到手的钱,才能证明确实实现了抗通胀。

    但是,如果你只是一个理财小白,进入股市基金也好任何投资都好,其实都是有风险的。这就意味着,收益是正是负还真不好说,本金是否安全也不好说。那么多血本无归的例子,你自己都能掰着手指头数出来不少。难道那些人不是普通人?甚至他们中不乏精明有经验的投资者。那么,问题来了,当你抱着“实现15%年收益率抗通胀预期”进入这些市场的时候,你可以确保你一定能做到吗?

    当你抱着“实现15%年收益率抗通胀预期”进入这些市场的时候,你可以确保你一定能做到吗?

    当你抱着“实现15%年收益率抗通胀预期”进入这些市场的时候,你可以确保你一定能做到吗?

    回答我。

    大概率你的答案是:不行,不能保证。甚至5%也不一定能保证。对吗?

    实际上没有人能说“我可以”。即使受过培训的基金经理们也没有常胜将军。即使之前业绩很好的基金经理可能某一年突然就不行了。所以呢?

    基本上,投资就是收益不确定的事情,既然你不能确保本金是不是一定能回来,不能保证5%的收益率,那么为什么不考虑复利3.6%的年金呢?它可是写在合同几十年,伴随终身的呢。

    你可能会说,我存银行,比3.6%高一点,还灵活。好的,那你能让银行写个保证未来30年不管利率怎么变化,都给3.8%的利率吗?银行肯定不干。银行理财产品早在2018年资管新规发布之后就取消刚兑了,甚至一些早年存的比较久的年利率5.8%、6.1%的定期产品都提前启动了强制终止条款,它还会去保证30年么?其实我们如果观察,会发现如果国家利率持续走低,银行的产品利率也是走低的。因为他们的本质就是赚利差嘛。

    那你会问,保险公司为啥敢给持续终身的3.6%呢?如果我说,保险公司的保底收益率也会降,你信不信?2019年我们还卖4.025%收益的年金产品,现在怎么不卖了呢?因为没了。保监会不批了。那未来呢?未来肯定还是要降的。

    保险公司保证终身3.6%复利的产品未来会不会消失呢?我认为也很有可能。因为,从医疗险的发展来看,前几年国家管控不严的时候,保险公司各种“保证终身续保”都出来了。没办法,竞争太激烈。但是现在呢?保监会一纸规定,不让保证续保了。全部消失了。当时买到的就好。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保险里的认知与逻辑陷阱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hvjf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