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前,报了文学班。
班委小青老师推荐我们看不同作家的书。其中有作家丁立梅的著作《愿全世界的花都好好地开》,还有作家包利民的《半亩云》……
在之前,"丁立梅"这三个字似乎挺耳熟,笔名梅子,听起来感觉是个挺温柔的女子,但看她的文章,零零散散,没有真正看过整部作品。我对她是陌生的。
偶然有一次,见到包利民老师新的著作,有丁立梅老师为他作的推荐语。这让我很好奇梅子老师了,她是怎样的一位作家,又是怎样的文学风格?
读了《愿全世界的花都好好地开》,看到清新的美文,摘抄下来,比如:"看到一丛荠菜花,细碎的翡翠色,像水仙花的颜色。清秀,温柔"。又如:"一排的鸢尾花,开得像紫蝴蝶……"我思索着,她是如何能做到把花草,比拟得如此贴切?

后来的日子,我生病手术,那漫长的康复过程,真是折磨人。我又一次拿起了《愿全世界的花都好好地开》,我惊叹,这是一位怎样的女子,写出了温暖又带花香的文字。花草在她的笔尖下,生机勃勃,充满希望。我更好奇,花草在她的笔尖飞舞,似乎不费力气的一气呵成?
陆续从图书馆借来《有美一朵,向晚生香》,《暗香》精编版。看到有憾动人心的文字,依旧摘抄。比如:"草木的顽强,人学不来。所以,我敬畏一切草木。""生命的高贵与卑微,本是相对的。纵使不幸卑微成一株杂草,通过自己努力,也可以让命运改道,活出另一番景象……"当我颓废时,我拿岀来读一读,心中便会充满力量。我迷恋那叫人升腾而出力量的文字,它给了我热爱生命,敬畏草木,顽强不屈的意志。
继而,读了她的《去细嗅蔷薇》,我读懂了她,我仿佛看到:在黎明破晓前,她静坐在窗前的书桌旁,年复一年地读了多少书;在昏黄的灯光下,写了多少字;在夜凉如水的夜晚,煞费苦心地为了推敲字词不断地思考着。那背后都是一点一滴的刻苦。
几年前,关注了她的公众号,知道了关于她近些年的消息,她有坎,也有坷,有莫名其妙的恶意。对待教师生涯,她有孤注一掷的勇气,面对亲人的离去,自己身体的病痛,她该怎样走过那段艰难的时光?那个给了我们温暖,给了我们力量的温婉女子,直叫人心生不舍。
然而,我看到即便她身在低谷,她的文字里依然呈现出对生命有着顽强的毅力和不屈的精神。她写道,"如果我们能够提前预知接下来的苦难,我们就不往下走了吗?不,不,我舍不得。我们贪恋着此刻胸腔中的一口热气,贪恋着此刻眼中所见到的天地间的色彩--那水里的倒影多么梦幻!那空中鸟雀的舞姿多么美妙!
想到今天的后面还有一个明天;想到冬天的后面还有一个春天;想到菊花谢了,梅花该登场了。心里便有了一千个一万个的意愿,我要走下去,我一定要走下去,活得长长久久。"那字里行间透露着无限的生之力量,叫人信念坚定,相信活着有所期望,有所等待。
我一直在想,她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女子?直到公众号预告,离我不远的城市--盐城大洋湾有她的讲座,于是,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鼓起勇气奔赴而去。
讲座结束后,我们几位喜爱她的读者留下来,与梅子老师一起,游玩了粉黛乱子草花海。走近梅子老师,她像个邻家姐姐,可亲可敬,清新脱俗,俏皮可爱。她与她笔下的"那人"形影不离,仿佛就像个被宠爱的小女生,无忧无虑。他为她拍照,邀请我们一起拍照,梅子老师把孩子们逗得哈哈大笑,这一刻,我们的笑容像花儿一样绽放。


我们默默地跟随在她身旁,其间,我和梅子老师说了一句:"老师,您像个太阳,给我们带来了光。"她连声说:"不不,我只是个小星星,发出一些微弱的光。"一位知名作家,是多么谦逊又低调啊!我们又聊了一些话,她鼓励我们,多读些其他作家的书籍,读杂些。还约我下次去她那儿,又说,她有活动也会来启东。我开心地说,太好啦!我们在启东等您。
末了,我们道别,她特意把鲜花赠给我,我不好意思收,她一再坚持,我很难为情地收下,当时心情无以言表……我懂她,那是她的心意。她关心地问我:"什么时候回启东",我说:"现在就准备走了。"她说:"景区附近有吃的,吃了午饭再走。"我回答说,好的。我们一起又同行了一段路,看着她即将拐弯进巷子,我转身向着她,大声对她说:"梅子老师,我们在启东等您,保重身体!"她挥手应答。

"因为心有牵挂,所以奔赴于你",这是藏在我心里很久很久的想法。我终于努力实现了。
晚上她发了朋友圈。她写道,我心向阳,足以抵抗所有的黑暗。开自己的花,结自己的果,做最好的自己。
我相信,她一定可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