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一生都要伴随着恐惧,从我们刚刚出生的牙牙学语开始,恐惧就会随着而来,饿了吃奶,哭,没人守护在身旁那种恐惧感随之而来;蹒跚学步,迈出第一步,我们会害怕;第一天上学,离开爸爸妈妈;青春期懵懂,性好奇,以及牵异性的手;第一次参加工作,胆怯与无知;孩子出生,素手无策;孩子长大,离开我们成家;迈向年老,接近死亡。我们的一生都伴随着恐惧,我们要面对的也是恐惧。
很多人以为只要隐藏恐惧,或者避而不见就会消失,其实不然,恐惧一直潜伏在我们身体当中,它总会在一些关键的时刻会暴露出来。我们要做的就是直面它,正视它,找到恐惧的源头,把它解决掉。
作者[德]弗里兹·李曼以他行医多年的经验以及天体运行理论为基础,加上优美的文笔,讲述了人类恐惧的四大原型:
一,自转,分裂型人格:害怕失去自我,避免与人来往;
二,公转,忧郁型人格:害怕分离与寂寞,百般依赖他人;
三,万有引力,强迫型人格:害怕改变与消逝,死守着熟悉的事物;
四,离心力,竭斯底里人格:害怕既定的事实与前后一致的态度,专断自为。
这四种恐惧的原型都和我们息息相关,其他的恐惧情绪也是由这四种原型衍生出来的,互补也互为矛盾,也与其动力有关:保持自我与孤绝疏离,与此相反的是把自己交出去以及归属感;此外,追求永恒与安全,与此相反的是追求多变与风险。
每一种性格的形成,都与我们出生时有很大的关系,即遗传,以及我们成长的环境有密切的关联;换句话说,与我们的身心状态和个人经历都脱不了关系。
内心有着怎样的恐惧情节,必定会有一个形成的背景,这个背景主要是童年时期所经历的一些事情。
每个人所恐惧的都与别人不同,我们害怕的,别人往往难以感同身受;他人视作理所当然的,在我们看来却是挥之不去的阴影。
性格与环境,家庭与社会都可能培养恐惧的温床。出生在战争年代的小孩就比较容易换上各种心里疾病,因为在一个动乱不安的年代,孕妇怀孕时心里恐惧,孩子也会受到影响,而出生之后,也行还会面临更大的灾难挑战。
出生在离异家庭的孩子一般都比较早熟,因为离了婚的母亲带着孩子(或者父亲带孩子),生长在这样的环境中的孩子一边要扮演父亲或者母亲的角色,又要当孩子的角色,在幼小的年龄阶段,还不足以承受这么大的压力,自己都还没有能力处理自己的情绪的时候,却要扮演大人的角色,处理大人的一些事情。
我们能做的就是要好好地善待孩子,特别是童年的时候,一定要给孩子一个温暖和谐的家。如果真的要走到离婚的那一步,也不要指责对方老公(老婆),这样对孩子造成负面影响,可以说是爸爸(妈妈)是因为一些不得已的原因离开的,他(她)还是你的爸爸(妈妈)。是你自己选错了,造成了不幸的婚姻,和孩子没关系,不要伤害无辜的孩子。
我们每一个都会具有这四种性格特点,只是每个人占的比重不一样,从而造成了现在的我们每个人的性格不一样。没有好坏与优劣之分,只是哪种原型恐惧占的比重过大,对生活造成影响,我们就要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
这四种性格(四种动力)在不断地牵引着急我们向前,使我们保持在一个平衡稳定的状态,始终沿着正确的“轨道”运行,前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