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什么是真实?——柴静《看见》

什么是真实?——柴静《看见》

作者: 晚缨 | 来源:发表于2018-05-01 23:07 被阅读0次
什么是真实?——柴静《看见》

柴静这本书,厚厚一本密密麻麻的小字没有图片,却是我可以沉静下来最专注看的一本书,读到一些片段还把她的纪录片翻出来看,整本书给人一种娓娓道来的踏实感,没有戾气。

第一章《别当了主持人就不是人了》,开篇先反省,坦白自己怎么从端着文艺的架子到终于“有人味儿了”。但不够,她还得摆脱轻慢、偏见、思维定势,接受真实的复杂无解,在“表演性采访”与“表演性克制”中艰苦拿捏,跟自己较劲是在追求一些别的东西。

什么东西呢?触到我内心的,是她怎么一点点感知别人,在这个过程中认识自己。第五章《我们终将浑然难分,像水溶于水中》,她写吸毒的妓女,写滥交的同性恋,她说“知道和感觉到,是两回事。”第六章《沉默在尖叫》,她采访因家暴而致死丈夫的女囚,总结出“采访是生命间的往来,认识自己越深,认识他人越深,反之亦然。”又写“他人经受的,我必经受。”第九章《许多事情,是有人相信,才会存在》,柴静反思她在采访两会期间顺口用“万人空巷”这样的空词、假词,坦白思维定势之深,“光靠自己靠不住”。第十章《真相常流失于涕泪交加中》她直面“煽情”,把自己将偏见美化为趣味的姿态心理一一曝光,追问记者的职业要求究竟是迎合大众的情绪表现,还是客观的探索,甚至提出了一个更根本的“重建”问题——“一个世界如果只按强弱黑白两分,它很有可能只是一个立方体,你把它推倒,另一面朝上,原状存在。”她要新思维的萌芽,她要“让人‘明白’”。在这一章里,柴静原文引用了她博客上一名读者最尖锐的批评:“如果你用悲情贿赂过读者,你也一定用悲情取悦过自己,我猜想柴静老师做节目、写博客时,常是热泪盈眶的。得诚实地说,悲情、苦大仇深的基础是自我感动。自我感动取之便捷,又容易上瘾,对它的自觉抵制,便尤为可贵。每一条细微的新闻背后,都隐藏一条冗长的逻辑链,在我们这,这些逻辑链绝大多数是同一朝向,正是因为这不能言说又不言而喻的秘密,我们需要提醒自己:绝不能走到这条逻辑链的半山腰就嚎啕大哭。准确是这一工种(记者)最重要的手艺,而自我感动、感动先行是准确最大的敌人,真相常流失于涕泪交加中。”

归根结底,她在追求真实,还要建立真实,不为煽情而煽情,也不为克制而克制。她要将人还原为人,而不是一个概念或某种符号,以最谦卑的心态去了解、理解,去掉装饰,关注细节,看见人与人之间,人与世界之间那个看不见的纽带。

相关文章

  • 什么是真实?——柴静《看见》

    柴静这本书,厚厚一本密密麻麻的小字没有图片,却是我可以沉静下来最专注看的一本书,读到一些片段还把她的纪录片翻出来看...

  • 当一个人关心别人的时候,才会忘记自己

    今天有幸看了柴静的《看见》,看到了一个真实的人,真实的普通人。 柴静刚开始被央视选中的时候,并没有什么大惊喜,觉得...

  • 抵达真相,回归人性

    ———读柴静《看见》有感 《看见》是柴静的一部自传...

  • 睁开被蒙昧遮蔽的眼

    ——读柴静的《看见》有感 什么是记者...

  • 看见柴静——读柴静《看见》

    看见柴静 ——读柴静《看见》 冬夜,将柴静的《看见》一口气看完,感觉不是在读书,而是在与一个老朋友作彻夜...

  • 改变自会发生

    最近在看柴静的《看见》真本书,每次读的时候都停不下来,喜欢柴静写的文字,因为真实,而我也是一个真实的人。打算看...

  • 什么是真实

    这两天正在看柴静的看见。 看了之后才觉得,有的时候我们亲眼看见的也未必是真实的发生。 我也不知道什么是真实。有时候...

  • (3.3)和陈陈一起悦读《看见》

    我的眼睛能看见(妈妈) 喜欢柴静,缘于《看见》里的那份真实。尤其是“非典”的那段记忆,犹如深邃的...

  • 看见

    柴静的看见 太过于真实 读起来心好疼 推荐一下

  • 柴静《看见》了什么

    去年,我看完了103分钟的纪录片《穹顶之下》,认识了一位与雾霾斗争的母亲--柴静。她怀孕期间的女儿被诊断患有良性肿...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什么是真实?——柴静《看见》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hzfr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