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孩子在操场玩,因为多了一份觉察和好奇,总会去观察家长与孩子的互动模式。我必须承认,我还是带有评判,同时我自己也还有很多没有做好的地方,但我还是愿意写下来与大家互相讨论,一起看看这份基于爱的表达是否有进一步改进的空间。
1. 一位爸爸在教孩子踢足球。这位爸爸不断重复的话是:“要用力一点!哎呀,你的力气太小了!”孩子只有四五岁,刚开始踢球,其实力气也只能那么一点,所以,如果爸爸换成不断的鼓励:“哇!这把的力气比上一把大哎!有进步!”相信可以给到孩子更多的力量。
2. 一位小宝宝看到别的小宝宝来拿它的球,赶紧抱起球转身离开。聊天中得知,这两个宝宝都才只有十五六个月。这时,妈妈就赶忙笑眯眯地说:“一起玩啊!怎么这么小气的啊!”重复了好几遍。直接将事情升华到“小气”品质的高度——或许可以说:“嗯,这个球是宝宝的,宝宝想跟姐姐一起玩的时候再宝宝玩。宝宝很喜欢分享的。”同样都是催眠,给到孩子正向的肯定和引导。
3. 要离开操场时,突然听到一位爸爸严厉地训斥一个六七岁的小男孩。原因好像是男孩玩得太疯了,没有听到爸妈的叫唤,爸妈在昏暗的操场上找了一会儿才找到。我看到那位爸爸骂得很凶,厉声威胁:“你以后再也不要出来玩了!”“你自己回去!我们不想管你了!”说实话我都有点怕,我自己小时候的印痕也还没完全处理好。我感觉那个爸爸已经完全被愤怒所控制了。这时一旁还抱着妹妹的妈妈开口了,令人失望的是,她也是顺着爸爸继续骂:“跟你说了多少次了!还这样!有没有耳朵的!我们走!别管他!”于是爸妈和妹妹开始快速离开。这是处在恐惧中的男孩“哇!”地很大声地哭起来,随后犹犹豫豫地跟在后边,因为爸爸还在怒吼:“别跟着我们!”
等我把孩子弄上汽车,开到路上的时候,我又看到爸妈妈和妹妹已经坐在电动车上作势欲走,而男孩则跟在电动车旁哇哇大哭。
不忍再继续看下去。
分析:这样的场景在身边真的很常见,太常见了。
1. 爸爸妈妈不顾操场人那么多,当众责备孩子,不给孩子留面子,如果经常这样,这个孩子长大后还有自尊吗?还有樊登经常提到的“独立完整的自尊体系”吗?
2. 爸爸妈妈一齐威胁孩子。“你以后再也不要出来玩了!”,——可能吗?如果下次又带出来玩,爸爸自己说过的话都没有算数,那下次爸爸说的话,孩子是信好呢?还是不信好呢?
3. “你自己回去!我们不想管你了!”爸爸妈妈为了给孩子一个深刻的教训,直接抛出这样伤人心的话,孩子体会到的,只有深深的绝望。在这个昏暗的操场,除了爸爸妈妈,都是陌生人,我还能依靠谁呢?可是他们说不要我了!
4. 爸爸妈妈都在骂我,可手里却一直抱着妹妹,对妹妹疼爱有加。都怪有了妹妹,才对我不好了。有没有可能孩子这样想?
我得承认,在没有学习以前,我也对孩子有过类似的对待。那个时候我走在前面孩子走在后面哭得歇斯底里,我却没有什么感觉,认为就是应该这样教育孩子的,不然他怎么会听呢?多么感恩,我开始了学习成长。
没有不乖的孩子,只有没有被看到的孩子;
没有叛逆的孩子,只有没有足够被爱的孩子。
孩子依然是那个孩子,而父母真的可以选择成为什么样的父母。用樊登老师说的,太多的父母沉浸在自己的“无知自信”里,没有给到孩子更好的心理成长环境,这真的是一大遗憾。
而我,就是愿意去唤醒这些父母的人。我,就是愿意去首先做好自己的人。每一天,每一刻,都更加坚定自己的方向:温暖自己,照亮他人。
爱的艺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