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湾沙洲,山顶白石
文/山吧舞酒

一则“深圳白石洲拆除重建”的新闻,使我想起了三十年前的那段时光。
三十年前,我刚到深圳没有多久,大约二年多吧,为了多掌握一门求生存的手段,便在西丽的机动车培训中心报名参加考取摩托车的驾照。那时的北环大道是一条快速干道,没有公共交通车停靠站点,那个年代的主要公共交通工具是扬手即停的“中巴”,基本上是都沿着深南大道(107国道)东西双向来回跑,乘客在深南大道的路口下车后,再转搭早已等候多时的“走客佬”的摩托车到各自的目的地。在那个年代,做一名“走客佬”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在我身边,有很多小有成就的老板,早年来深创业的第一份职业都曾经做过“走客佬”。说实在的,当年去考驾照,也是冲着这个来的,虽然后来命运并没有安排我从事这个行业。

那时,我每次去西丽车管所培训,都要从市区坐中巴在白石洲路口下车,转坐“走客佬”的摩托车,沿着沙河街,穿过白石洲村去西丽的车管所。在有限几天的培训中,我在白石洲村来回了几次,但对当时的村容村貌留下了深刻的记忆。考取了驾照之后,就再也没有去过白石洲村了。就这样,对白石洲村的记忆,就定格在那次驾照培训的几天,那几次的来回。后来的日子里,虽然无数次从深南大道的白石洲路口经过,但一直也没有机会停留过。
半个甲子弹指一飞间,一晃眼就三十年过去了。一个慢慢淡出我记忆的地方,就这样又被一则新闻拉了回来,决定在拆除重建之前去寻找属于自己的记忆——再次来到白石洲,与记忆中的场景完全不同,以前的土路、稻田完全不见了踪影,眼前都是写着“拆”字的建筑和楼房,搬家的车辆、拉着行李箱的人成了沙河街最寻常的景象。与周边的飞速发展相比,这里是被时间遗忘的角落——白石洲横跨深南大道,一路之隔就是华侨城豪宅片区,西接南山科技园,东连欢乐谷和世界之窗。路南是真正的白石洲村,紧邻世界之窗、深圳湾公园。路北则是此次列入拆迁重建范围的上白石、下白石等四个自然村。南北片区统称沙河五村,隶属沙河街道,被称为“深漂第一站”。

“海湾沙洲,山顶白石”,根据地方志记载,村前小山顶上悬立的一块大白石头是白石洲地名的由来。毫无疑问,我多年以后所见到的白石洲,肯定与现在这次所见的白石洲是完全不一样的,与我今天见到的白石洲与三十年前所见到的白石洲完全不同是一样的道理!

(完)
谢谢您的阅读!
感谢您的点赞!
您的光临是我的荣幸!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