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想的题目是:“放心去飞,勇敢地去追”。后来觉得这题目不够敬虔,又有太过放松得瑟之嫌,所以改了。
昨天送孩子飞纽约了。她一直挺焦虑,但是走前一天和走的那天,反而一点也没表现出焦虑,表现出的是从容淡定、靠谱能干的一面,当然,也有些紧张。送到登机口,娃说,我走了!就检票进去了。这样轻松简洁的风格,正是我们一家三口的都喜欢的风格。
最近连一向淡定的队友都显得有些紧张,当然,他是外松内紧,只有我能看出来。直到上飞机前的那一刻,我们都做了娃走不了、不想走的准备。虽然并不希望如此,但真要如此,也只能平和接受。
13个小时以后,娃平安降落,又很快顺利出关。发微信来的时候,心情是很好的。还说,纽约是晴朗凉爽的天气,蓝天白云,非常舒适。在纽约的好朋友去宾馆给送了些吃的,还一起去逛了街。
不知道晚上如何,老母亲终归不放心。食不甘味,什么也不想做。早上娃发来微信,心情不好的样子。老母亲更无心做事。刚才打了个微信视频来,打的时候是哭的,聊着聊着就高兴起来。她开始难过地说,我真应该去送她,那对她过渡和适应人生这个大变化帮助很大。我说,真的很抱歉不能去。只能用一部分钱来弥补,还有网上24小时陪伴。她说,听说老打电话,家人也会烦?我说,不可能!你没打电话的时候,我六神无主。你打来电话,无论高兴、难过,我的心都落下来了。谢打电话之恩!娃哈哈笑了。
对于娃抱怨我不能去送她,以前我肯定说,你看这几年,国内的孩子肯定绝大多数都自己去,家里没法送。你这语言还没有障碍,不是比他们还方便么?
现在我不会这么说了。刚才我跟她说,确实应该去送你。我大学从山东到北京,还是我妈妈、舅妈两个人来送。你去另一个国家,情况差异大,那边社会还不算太安全,你还能一个人去,处理各种事情,真是比我强太多了。
作为父母,如果我们能从小看到娃的不易,也许娃内心成长就会比现在好得多、强大得多。可惜,那时候,我们只能看见自己,看不见娃。教育孩子并不是教知识,知识是世界上最简单的东西之一。所谓教育,是以身作则,身教言传,教孩子学会与自己相处、与他人相处、与世界相处,教会孩子如何看待和定义人生。这是一桩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的事。
老母亲是担忧的。有人说,知子莫若母。这话也不全对。我娃有时表现比我预期的差,有时比我预计的好。所以这次,我不知道她会比我想得强,还是比我想得弱。
10年级和11年级,她最大的纠结就是去米国读大学,还是在这里读。这里条件当然好,是舒适区。但她还是想去米国。正所谓千金难买我愿意。因为是自己想去的地方,她虽然万分焦虑,但仍然有内在力量去努力克服。
娃很幸运,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和小姨都牵挂着她的出行。
爱有强大的力量。相信爱能治愈,能克服。
至于我自己,尽量不把此事赋予很大的意义,以平常心待。只当她长大了,时常也要离家半年,这样想,就舒服得多,少了很多伤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