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App Store、众筹模式的兴起让一切不那么完美的产品有了崭露头角的机会。
Jibo就是如此。
没有行动能力,功能也相对简陋,但却可以在众筹网站上筹集到一笔可观的资金,甚至成为Indieegoo上的TOP 5。
这让我想起国内某众筹网站中走出的智能水杯,这些看似鸡肋却至少众筹成功的产品有些共同的特点。(其实啊,这些众筹平台,最适合有钱人挖掘些新鲜炫酷的半定制新玩意儿啦。)
1. 外形设计的成功。
不管是走呆萌路线,还是高科技感十足,在产品定位下做出最优雅的工业设计,是伙伴们继承老乔精神的最好表现。
2. 价格设置的恰当。
让人一算,虽然肯定不便宜(九块九包邮啦),但足以让人感慨艾玛这么高精尖的新产品我也买得起。
3. 变得更好的潜能。
不管是会持续推出更新的团队,还是为开发者提供更好的发挥空间,眼下这个世界中的初代产品就是拿来被颠覆的。
4. 相对靠谱的团队
团队这个因素其实是虚的,但是在目前火热的众筹和VC风潮中,一个有着亮眼简历的团队绝对是筹集资金的加分项。至于MIT Media Lab,更是名声在外,Media Lab本身就是个经营得相当不错的品牌,简直像“索尼大法好”一样深入人心。
5. 若有似无的需求
既然选择了Jibo家庭机器人来说事,自然想展开的就是“需求”这个特征。
其实家庭机器人的概念由来已久。在这个领域一直走在领先位置的是日本人:早在十几年前,本田所推出的ASIMO家用机器人就已经具备行走的能力。到最近几年,这个走路像驼背老人和怕摔孩子综合体的机器人的活动已经相当灵活,运动能力、任务执行能力、智能的判断力都使ASIMO具有服务不同场景的成熟能力。
但问题是,制作ASIMO的本田从来不提卖的事情,还有报道称一个机器人的制造成本在300万到400万美金。
这个最初为了帮助行动不便的人类处理事务的机器人已经与“家用”二字越来越远。
除了ASIMO这种最有“人样”的机器人之外,眼下人们所需要的机器人其实只是相对“机器”有着稍微多一点的适应自身任务要求的智能处理能力即可。比如说iRobot所推出的扫地机器人,致力于把只用于清洁地面的机器人做到最好。另外还有离家用举例尚比较遥远的厨房机器人(还有那具神一般的刀削面机器人啊)。
也就是说,能够切实把人们从一些无意义的低端家务劳动中解放出来,就几乎是所有家庭机器人的设计初衷。
但Jibo显然不是。
那么Jibo能做什么?
先吐槽一下Jibo的第一张功能图,如果这样的功能解释写在我们项目文件里,肯定会被骂。
首先,See与Hear是两项充数的功能,因为这个小家伙能看能听关用户什么事。
然后,Learn、Help与Relate是三项虚幻的功能,学什么?做什么?联系谁?似乎也不明朗。
最后,Speak的描述给出了唯一一个确切的功能,无需用手的语音提醒。好吧,我花跟肾六差不多的价钱,买回来一个能够在我每周1到2次和面团的20分钟里提醒我短信来啦的机器人?
当然,对这样没事儿在脸上亮出一颗小红心卖萌的可爱家伙不能这么苛刻不是吗。
后面人家也解释了,Jibo能够帮人解放双手、情感交流。
不知道为什么我脑海中的画面是这样的。一个死宅正在熬夜打游戏,房间里黑漆漆的,只有屏幕发出莹莹的光芒。突然,这时阿宅的游戏里突然发生了一件事,也许是猪队友导致又团灭了、也许是喜欢的妹子在频道里跟别人表白了,阿宅孤独的眉头皱了起来,这时,在显示屏旁边寂寥地旋转着脑袋的小Jibo,静静唱起了一首感伤的老歌。阿宅听着听着,关掉电脑,抱起小Jibo上床睡觉去了。
想太多了。
但是坦白讲,如果我的手机会在来短信的时候撒个娇,哎呀又有广告来了呢,当然不会有人给你发短信了啦。我也会挺开心吧。就好像收到电子邮件,和家里小短腿颠颠儿地衔着信朝你跑来,那心情肯定不同。
技术发展的越快,机器越像人,人越像机器,感情的需求便越是旺盛。机器的情感化在下一个十年很可能就会像初代iphone的造型一样普及在各种各样的大众消费电子终端上。看脸的时代终将接近尾声,接下来,我们不仅要看脸,还要走心。
所以啦,Jibo如果有目标中国市场(众筹时能够发货China,国内狗必须要点赞),我连广告词都想好了,“为爱而生”。
另外,Jibo众筹页面中出现最多的场景是厨房……也许最需要交流、需要爱的是在厨房忙碌的人啊。
这样一想,简直立马想给家里老人定一台了(如果单位是软妹币的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