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书与电子工业出版社合作,联合赠送《搜酷:全球智能硬件与技术精华集》一书,参与方式:
回复评论,说出你的智能硬件故事,即有机会获得此书,一共五本哦!
编辑的话:
科技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了,快得让我们有点儿要跟不上的感觉,不知道你是否有同感?本书是由一位科幻级产品发烧友从上百个国外科技博客和网站编译而成的产品介绍精华文章集结而成的,作者凭借自身对科技产品和技术的长时间探索和理解能力,用轻松幽默的聊天式写作把涉及智能硬件、可穿戴设备、机器人、3D打印,以及高科技软硬件等方面的全球领先产品,活灵活现地呈现出来,让人读来有欲罢不能的感觉,可以获知很多先进的、新鲜的产品理念。
作者自序:
本书文章在网络上目前已有270多万的累计阅读访问量,平均每天会有15万左右用户阅读分享,每篇文章每天会被传播式浏览30万次以上,适合科技发烧友、智能硬件创客、电子极客或者产品经理,工业设计师、概念产品爱好者、科技观察者以及对前沿技术感兴趣的读者阅读,也适合对现代智能科技发展感兴趣的读者阅读。其实,那些希望给平淡生活添加一些色彩的普通读者也可当休闲读物读一读这本书,会很有趣。
2013年9月的一天我出差回到办公室,在打开电脑浏览“知乎”时收到一条私信,一封来自搜狐IT频道关于自媒体邀请的私信,当时非常感兴趣,于是经过一系列复杂又有趣的搜寻、接触和沟通后,我的《猫眼移动科技》自媒体刊物诞生了,为什么会有它?它能做什么?待我细述。
我本身是个Geek,曾在多家互联网上市公司工作过,做过商务拓展(BD),做过产品经理(PM),后来自己还创过业,这期间虽然摸爬在互联网行业,但业余时间我一直对前沿科技、尖端技术以及概念软件和硬件情有独钟。虽然谈不上发烧,但总会花些时间去查阅这方面的东西,很长一段时间的摸索后,发现我对科技产品和技术的探索行为有时就像只猫一样,有一种突然发现,然后盯住,接着扑过去的感觉,所以当有这么一个机会可以让自己把兴趣爱好分享出来并能够发表自己一些观点的时候,我第一个想到的名字就是它了。
当时还在上班,每天的自媒体文章数量保持在两篇左右:一篇是产品分享,一篇是有意思的分析或者吐槽,所涉及的方向大都是我所关注的智能硬件、可穿戴设备和高科技软硬技术方面。从那时起,为了每天找到新鲜、有趣、有料的信息做分享,我要浏览上百个国外科技博客和网站的页面,从中找出我认为最有趣和可看性强的产品,然后经过编译整理成文章分享出来。虽然这样做比工作时的压力还要大一点,但是因为兴趣而产生的动力是无穷无尽的,我本人乐此不疲!
到写这篇自序时,每天更新自媒体文章已经成了习惯,我的《猫眼移动科技》刊物在搜狐IT新闻客户端自媒体平台已经获得了累计273万的阅读访问量,平均每天会有15万左右的客户端IT频道用户阅读并分享我的文章,每篇文章每天被转发后浏览30万次以上。为了满足多平台用户的阅读需求,我前不久又开通了微信公众账号,公众号订阅用户以平均每天百人的速度增长着。
我从未想象过在8个月的时间里,因兴趣而生的“认知盈余”类自媒体刊物会产生如此震撼的效应。这一切不仅仅带来了巨大的阅读访问量,《猫眼移动科技》还因此获得了2013年度搜狐新闻客户端行业最佳自媒体的桂冠,我为此感到无比的荣幸。2014年我的自媒体与搜狐IT展开了深入合作,在多看电子书、拇指阅读等掌上阅读应用内出版了我的第一版电子书《猫眼科技日记》并获得了非常高的读者评价。
继电子读物出版之后,我又收到了来自电子工业出版社孙学瑛老师的邀请,想将我的分享整理成册并进行纸质出版,我非常高兴能与电子工业出版社一起出版这本书,因为我曾多次在各大书店中寻找这类科技分享题材的纸质读物,数量非常稀少,我认为需要有人来做这件事情。
你现在看到的这篇序,除了一部分我对自己历程的回顾和总结之外,也是一个可以让你的灵感与眼界爆发的开始,希望我的分享能让你在阅读中发现价值,也感谢你阅读这本书,我们开始吧!
网友评论
我的建议:
1、与第三方传感器厂家深度合作。
智能手表说白了就是手机屏幕的延伸,受限于小屏幕的输入体验和对环境的抗干扰能力,用于作为人机交互的功能主要还是停留在简单的触屏与方向 / 重力感应上,应用场景极为狭窄,甚至在很多人眼里就是来电 / 短信的通知器。实际上,通过无线网络和蓝牙的连接,完全有能力从现成的第三方传感器上获取数据,实现信息的深度个性化定制,真正成为移动时代不离身的元件。
例如,从植入 Nike+ 芯片的跑鞋中获取运动数据、从 Jawbone Up 手环里读出卡路里燃烧情况、用美国大使馆监测点的 PM2.5 结果安排出行计划,与远程摄像头连接确认你家猫又在哪个角落拼命作死……目前小米的生态体系正在完善,智能家居的布局逐渐浮出水面,极有可能通过打通手机、平板、电视、路由、手环甚至未来的手表等传感器,为用户带来弹指间掌控一切的体验。
除了连接看得见的硬件传感器外,调用类似 Google Fit 和 Apple Healthbook 这样的开放数据集合也能将第三方软件获取的信息挪为己用。
另外,不要忘了前一阵子很火的“Yo”这个 App。其最早的形态被视作科技泡沫的典型代表,只能简简单单地给朋友发个 Yo,却被解读出无数含义,并且吸引了包括腾讯合伙人在内的高价风投。直至 Yo 的新版本与 ifttt 打通,人们的想象力才被释放:原来将 ifttt 视作触发器(可以理解为软件动作的传感器),Yo 视作动作器后(当然反之亦可),可以成为更多丰富事件的提醒工具,甚至实现了对飞利浦智能电灯和 WeMo Switch 的控制。
我们如果从这个角度来看,现阶段被低估为“来电 / 短信提醒器”的智能手表,不就是硬件版的“Yo”么?如果我能通过自定义脚本,主动或被动触发一些行为,是否能玩出更多彩来?反正邪恶的笔者想到的第一个用法,是在考试中将事先准备好的答案在预设的时点神不知鬼不觉地推送到手表上,随后若无其事地大手一挥看时间,继续埋头答卷。那画面太美我不敢接着往下想。
2、与时尚 / 奢侈品牌的联名合作。
虽说“Smart is the new sexy”,但正如《为什么智能手表都这么丑》一文中所提到的,在以许多女性为代表的消费者群体里,外观很多时候比功能显得更重要,而 “smart”watch 想要在市场上取得突破,必须要要在外观上取得突破,否则绝壁不 “sexy”。尤其当品牌智能手表在“功能利益”上无法差异化、“情感利益”上是冷冰冰一块时,“自我表达利益”就显得尤为重要,说白了,买来就为戴给别人看的。有些人买 iPhone 一定要买土豪金才能让旁人一眼认出是最新款的 5S。但目前市场上尚不存在一款智能手表产品,品牌诉求让人强烈到主动对外宣扬“我的智能表时尚时尚最时尚”,大部分还是极客之间同道相吸的玩具,更不要提用这个勾搭妹子。
手表的看时间功能已被替代,人们之所以需要它,追求的是个人形象的溢价。于是我们看到了来自设计社区的试作品、同时推 Classic 和 Pop 款式的产品线、专为高尔夫人士设计的功能款、支持搭配表带的 DIY 风格等。还有传言称苹果的 iWatch 是与 Swatch 等知名高端手表厂商合作的。可见人们已开始认识到,智能手表不应是专属于对技术极度发烧的黑客工程师们的数码玩物,它应该完成现今手表的基本使命——带我装逼带我飞。
笔者就了解到国内某家厂商推出的智能手表采用真皮表带,整体构造宛如传统的高档机械表,主打人群涵盖会购买“一人一本”这类平板电脑的人士,据说该 CEO 戴着这块手表参加 EMBA 同学聚会,在一群大佬中间出没毫无违和感。不做到这个份儿上,可不敢说智能手表有望成为大众产品。
3、不做硬件,专做 ROM?
Android Wear 不允许深度定制,界面千篇一律透着一股 Google 范儿的工程师美感,但普通用户未必审美一致能够接受。何况刷手环需要动硬件底层,而大部分智能手表是基于 Android 系统,并无太高深的技术难度,于是保不齐市面上各种 XXUI 在市场时机成熟时祭出 for 智能手表的 Version。
然后,然后就再也不会上着电搬机器了!!!
后来众筹支持了www.tomoon.cn 土曼这个手表。当时支持单纯是喜欢他们那个电子墨水屏。过了半年终于到手,各种问题,屏幕有细线,软件各种不完善,电池分分中用尽。后来就闲置了,没多久,土曼那边说这个型号停产了。如此短命实在伤不起。
上面是铺垫,下面才是这个回帖最精华的内容
求送书,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