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2020-05-05 - 《围城》二

2020-05-05 - 《围城》二

作者: Pie_982f | 来源:发表于2020-05-05 21:18 被阅读0次

    刚读完的时候想要写一下感想,但一头雾水,到豆瓣上翻看了一圈,被《围城》的读者基数吓到了,读了一些对故事本身、对钱钟书、甚至对当时的几位大文豪相爱相杀的关系展开的分析,我内心有点翻腾,甚至觉得想要写《围城》的书评是件不自量力的事情。

    之后的一年除了老舍的一些散文,我没有再接触过那个时代的书,这也是后知后觉,现在想想自己有点过分的矫情软弱了,再后来读到一本《岛上书店》

    二十岁有共鸣的东西到了四十岁的时候不一定能产生共鸣,反之亦然。书本如此,生活亦如此

    这句话敲打了一下我的脑门,想到之前读完《围城》后马上又看到那么多形形色色的“高端”解读,其实都是读者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围城》故事产生的属于他们自己共鸣,“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想到纠缠了自己一年多“我竟然没有读出这层含义!”的自卑感,甚至忘了去记录那些属于自己的直观感受,不禁觉得好笑。

    2018-12-05

    第一遍作为故事书来读,被其中的剧情几乎催了眠,每次看不到十页就会打瞌睡,除了较为有趣的方鸿渐,其他角色都很难有那么多理解,就谈不上去和他们之间发生的故事产生什么共鸣。

    故事的脉络很清晰,上个世纪版的无业游民去海外渡了层金,回国苦苦寻求安逸出路无果,勉强靠抖机灵和上一辈的脆弱关系支撑还算体面的生活,几年的海外深造有没有提升方鸿渐的能力不是故事主旨,但的确拔高了他对爱情、文艺这些精神层面的需求,最后落入被他自己嫌弃、俗套的婚姻这道围墙之内,粗读下来我觉的从作者把孙嘉柔捏出来放在方鸿渐身边开始,故事的后半程就基本已经撒手不管了,或者说,被围困在3名不同性格不同世界的女性之间,方鸿渐最终的命运似乎不会发生任何变化,不管娶了谁都会落入相似的苦闷。

    2019-11-10

    隔了这么久,自己再翻开《围城》,那些当初让自己思绪翻腾的桥段、体验很快就又跃然纸上,这就是好书的魔力之一吧。
    循着之前的书摘再次翻读一遍,被各处句子的细腻折服,故事书可以速读,但著名的故事书还是要慢慢细品才是。
    《围城》作为小说,我觉得非常厉害的一处(之一)是,故事里每个大大小小的人物都能刻画到如此生动细腻,比如着急招婿入赘的张家,描写“洋腔”的张先生时,

    他并无中文难达的新意,需要借英文来讲;所以他说话里嵌的英文字,还比不得嘴里嵌的金牙,因为金牙不仅妆点,尚可使用,只好比牙缝里嵌的肉屑,表示饭菜吃得好,此外全部用处

    等到方鸿渐不知趣地离开张家,张太太表示很不满意,张先生又大改腔调

    张先生道:“德国货总比不上美国货呀。什么博士!还算在英国留过学,我说的英文,他好多听不懂,欧战以后,德国落伍了。汽车、飞机、打字机、照相机,哪一件不是美国花样顶新!我不爱欧洲留学生。

    一个英文词都没有,干净利落甚至比其他那些对我来讲稍显古涩的原文还读起来流畅,这句话之后张先生就从故事中“杀青”了,但整个角色却非常完整圆润。

    小说每个角色背后都寄宿着作者的某一个观点或态度,韩学愈刚出场时有这样的描述

    不轻易开口的人总使旁人想他满腹深藏着智慧,正像密封牢锁的箱子,一般人总以为里面结结实实都是宝贝

    对“不轻易开口”的描述惟妙惟肖,画面感十足:

    他讲话时,这喉核忽升忽降,鸿渐看得自己喉咙都发痒。他不说话咽唾沫时,这核稍隐复现,令鸿渐联想起青蛙吞苍蝇的景象。鸿渐看他说话少而费力多,恨不能把那喉结瓶塞头似的拔出来,好让他下面的话松动

    对韩学愈的洋太太,借着方鸿渐的“研究总结”这样写道

    中国人丑得像造物主偷工减料的结果,潦草塞责的丑;西洋人丑像造物主恶意的表现,存心跟脸上五官开玩笑,所以丑得有计划、有作用

    无论这背后有什么道理或暗示我没有领悟出来,但这样打趣的说法肯定能让读到这儿的人会心一笑——有种穿越年代感的共鸣。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20-05-05 - 《围城》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iivg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