躲进小屋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李商隐是晚唐著名的诗人,他的部分诗词由于种种原因比较晦涩难懂,一直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锦瑟》就是他最难懂的作品之一。
《锦瑟》(唐)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有人说这首诗是李商隐写给一个名叫“锦瑟”的侍女的爱情诗,有人说是写给他过去的妻子王氏的悼亡诗,也有人认为是描写音乐的咏物诗,更有人说是影射政治的抒怀诗。总之,千百年来众说纷纭,读者也是各有各的理解。
这首诗里一共运用了三个典故:
首先是“沧海珠泪”的典故。传说在很久以前有鲛人出没,鲛人是一种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秘生物,长着人身子、鱼尾巴,和西方神话中的“美人鱼”有些类似。据《搜神记》记载:“南海之外有鲛人,水居如鱼,不废织绩,其泪泣则能出珠。”这是说他们善于纺织,可以制造出入水不湿的龙绡,并且他们留下的眼泪还会变为珍珠。
据说有一个受伤的鲛人晕倒在了海边,一个好心的渔夫救了她。伤好之后,这个鲛人留在这个渔夫的家里,帮渔夫做纺织的工作。后来渔夫又送鲛人回大海,鲛人感激渔夫的救命之恩,依依不舍地流下了眼泪。眼泪落下来就变成了耀眼夺目的珍珠。
读这个典故我一直没想明白一个问题,鲛人为什么不嫁给渔夫呢?也许是走的路不同,永远不可能在一起吧。李商隐借助这样一个动人的故事,为我们营造了一个朦胧绝妙的意境,更表达了一种复杂的怅惘情怀。
第二个典故是“杜鹃啼血”的故事。
古蜀国有个皇帝叫“望帝”,他带领百姓把蜀国建成了丰衣足食的天府之国。在他暮年的时候,蜀国却遭受到了严重的洪涝灾害。有个鳖灵运用法力,把蜀国的滔天洪水引向东海去了。看到鳖灵立了功,望帝就把王位禅让给了他。自己则隐居到西山去了。鳖灵为帝开始鱼肉百姓,人们怨声四起。消息传到了西山,望帝感到非常忧虑,他决定亲自进宫去劝导鳖灵,可是鳖灵却不愿见他,望帝进城无望,思虑太过,化为了一只杜鹃,终日哀啼,甚至啼出血来。
杜鹃在中国古典诗词当中,也是经常和悲苦之事联系在一起的,杜鹃的啼叫声婉转哀鸣,能够触动人们的哀愁。在这首诗里,李商隐引用这个典故应该是用来寄托伤感和哀怨。
第三个是“庄生梦蝶”的典故。这个典故最为大家熟悉。庄子认为:世间万物是不断变化着的,人生也是不停地变幻着的,没有什么是永恒不变的。后来人们常用这个典故,比喻人生变幻无常。
如果我们把这三个典故联系在一起来解读的话,很容易明白,李商隐在这首诗里表达的其实就是一种爱而不得的无奈伤感之情。
如果我们把锦瑟当成一个女孩子来看,就更好理解了。因为这样就直观一些。比如,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有一个叫锦瑟的女孩子,无端拨弄了我的纷乱思绪。我们两个郎有情妾有意,可是却不能朝夕相对,这世事变幻莫测,我内心无限酸楚却无力改变悲惨的现状,我懂你的意思,你也明白我对你的爱。可是一切又仿佛雾里看花,水中望月,倘恍又迷离。本有所期待的感情,转眼却已成了逝去的回忆,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可是,谁又能控制得了当初呢?
古人经常借美人喻理想与君王,所以,如果我们说李商隐假托对一个女子的爱恋来表达对自己的理想与政治的追求,也无不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