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的探究

作者: 九根葱 | 来源:发表于2019-07-03 21:04 被阅读124次
    文字的探究

    【一】

    别人的总归是别人的,在没有形成自我表达前,看到的、听到的别人文字都只能是一个感性认识,即使是感同身受、被震撼的涕泪交加,无比赞同,但是没有万遍的重复或没有自我语言文字的解读,总归不能有益于自我。

    【二】

    在持续性的写作过程,一直让我处于搜肠刮肚状态的文字表达,写久了,不禁引发了我对文字的思考,突发奇想,要对文字用自我的语言粗浅轻微地表述一番。

    【三】

    在人类生存环境中,我们向他人去传递一条信息、表达一份感情、描述一个过往、阐述个人提炼形成的观点、说明构思一个故事等等,在这些时候,如何利用文字,用简洁精准的文字来展现我们要传达的信息,让别人不产生歧义地准确知晓,变得非常非常重要。

    【四】

    我个人的深刻体会是写作中的不断修改,即通过修改不断修正表达中的偏差,它是形成文学作品最基础最根本的唯一方式,毕竟一气呵成的成功作品出现的概率极低。修改过程中,是自我对弈的过程,一会儿是写作者,一会儿是阅读者,在两者角色的不断交互中,用阅读者的眼光提出质疑,用写作者的思路纠偏表达,这样文章才能变得流畅,所传达的信息相对准确,之所以相对,因为文字的基础内外延概念都必须通过无数哲学家的碰撞打磨最终而成,那才能称得上是真正的精准。至于文章整体中能否展现出某种对他人有益的思想观点,这就要求写作者本身要从提高自己的提炼能力下手,无论是整体认知的广度还是经验技巧的深度,都必须增厚自己的底层文化底蕴,这就必须不断输入、不断咀嚼、不断打磨、不断提炼,终身学习。有如罗胖所说:扩大认知半径,清晰能力半径,缩小行动半径。

    【五】

    写作中的大量引用、抄袭,复制粘贴容易,就算别人写的让你觉得已经写的深入骨髓了,但这些文字还是别人的,不是自己的。震撼感动过后,不属于自己的文字就会渐渐消失,最终回归到自己的初始状态。除非你用自己的语言不断解读你所感觉到的好,好在哪里。这时这些好才能成为你自己的,别人的文字永远是别人的文字。当时以为得到的,其实只是一种认知扩展而已,回到具体能力上还是难以从中受益。

    【六】

    巧的是,就在我围绕“文字的探究”零零落落写出几段话的时候,这一天,碰巧就在得到每天一本书中听到贾行家解读的《文学的力量》一书,本书作者叫马丁·普克纳,是美国著名的文学评论家、哲学家。他主编的《诺顿世界文学选》丛书,被英语世界的许多大学选为教科书,获得过最近的古根海姆奖。听的过程中为我增添了不少思考食材。隐隐感觉有点不谋而合的味道。书中主要解读文字到底有啥用,人类如果没有文字会咋样。写到这时,我突然想到网上曾经流传的一个段子,大意是说有文化和没文化的区别,没文化的看到大海只能发出好呀、美呀的赞叹声而无法用具体文字表达当时的场景和感受,文化人却可以文绉绉地来上一段诗情画意的描写,文字中不仅道出景色,也包涵浓厚的情感,让没有见过海的人也有向往海的欲望。这个段子隐约中包涵着调侃的意味,但在我看来的确道出了文化的差别,文化的基础就是文字的力量。

    【七】

    在《文字的力量》解读中,解读者贾行家说了一段书中的故事,1968年美国阿波罗8号登月时,当宇宙飞船离开地球后,地球在宇航员的眼里慢慢变成了球型,当时的设备无法拍摄记录眼前所看到的场景,于是,地面指挥让宇航员进行口头文字描述,开始,宇航员还结结巴巴地对所见细节进行时时描述,到最后,描述月球的语言越来越有哲学味道,解读中引用了一句富于哲理和文学性的话;“这是一种巨大的、孤独的、令人生畏的存在,或者说,这是一种虚无的延伸。”这或许能证明,文学所揭示的东西,早已存在于人的内心。只是在等待被这样极其特殊的场合所触发。

    【八】

    在《文字的力量》解读中,对文字给予了高度评价。从文字的意义说,文字可以说是人类发明的最伟大工具之一。阿根廷文学家博尔赫斯有句名言:人类的工具大多是四肢延伸,棍棒延长了手臂,轮子延长了腿脚;只有文字和书籍是大脑和精神的延续。本书作者普克纳则直截了当地说:地球是一个由文字建立的世界。文字是语言的书写符号,是人与人之间交流信息的视觉信号系统。这些符号能书写由声音构成的语言,使信息传到远方,传到后代,产生了文明,没有文字的另类人类都趋于消亡。

    【九】

    把语言转成文字,看起来简单,实际上也极为困难,它是对写作者心路的不断磨练和折磨。想想,能持续的写,持续的输入获得外在认知的扩展,看似很无用无聊的过程原来还包涵如此重大的意义,正如打开简书时的那句话:创作你的创作。简书上的无数人不都正在围绕这种意义的道路上,砥砺前行,我也毫不例外,犹如人海中的一滴,时而浪尖上的意气风发,时而卧在浪底舔舐自己的伤口。写到此,刹那间对文字产生了一种亲切感。如何收尾?就这样收尾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文字的探究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ikhh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