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乃读书笔记,仅用于系统思维训练,内容摘自网络。
一. 界定问题
问题描述:如何说服一个固执已见的人
1. 准确地描述问题
固执已见:即对大众普遍认可的事物有不同的看法,坚持自己的信念。
说服:即改变一个人的看法,通常来说改变的程度很高。
举例说明。Ta固执地认为“不能说实话”,“他(花花公子)爱我”,“面包都是甜的”。
2. 明确问题的构成要素(5W2H)
- Why:希望Ta过得更好;满足自己的意愿;...
- What:已明确
- Who:说服者,被说服者
- When:短时间如说话的几分钟/长时间如几个星期
- Where:不关心
- How:不仅限于说,也可以是行动
- How much:改变Ta的意见
3. 探究问题的本质
- 区分问题的表象、问题的根本原因(5Why)
问题的层次 | 相对应的改善层次 | 备注 |
---|---|---|
Ta固执已见 | 改变Ta固执的性格 | 性格难以改变 |
Ta认为自己的意见正确 | 让Ta认识到自己的意见是错误的 | 大多数人不愿意承认有错,或承认自己的判断力不足 |
Ta只看到了部分事实 | 让Ta了解全面的事实,从而让Ta自发地改变认知和行为 | Ta能轻易接受 |
Ta被情绪主导而忽略事实/Ta阅历浅,见识不够广泛 | 告知Ta事实/增加Ta的阅历 | 情绪化的人难以听进意见/增加阅历不是短时间能完成的 |
- 区分问题的初步解决方案、问题本身
- 初步解决方案:说服,用嘴说;改变Ta的信念
- 问题本身:不仅限于“说”;改变Ta由于固执的信念所带来的认知和行为
4. 显性化问题隐含的假设
说服的内容是客观存在的事实,经得起推敲。
二、分析问题
选择框架:“问题/现状—原因—对策”
上文已分析,得出对策是“让Ta了解全面的事实,从而让Ta自发地改变认知和行为”。
那么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如何让Ta了解全面的事实”,因此本问题的核心是沟通的技巧。
对策是“下切回应模式”。
上堆与下切“下切”是对话的一种技巧,即分解话题的具体组成,将话题向下具体化和细节化。“下切”能让听者感受到被关注。
反之,“上堆”,将话题向上概括或定义化,将话题归类到更大的分类。
回到问题“如何让Ta了解全面的事实”,我们可以用“下切”分解和拓展信念的组成部分,让信念具体化,从具体化的表现寻找正面效应。下面举例说明。
- “人不能说实话”
下切“说实话”的涵义、方式、场合。将问题具体化,找一个切入点,切入到“怎样用正确的方式说实话”,从而打破“人不能说实话”的信念。 - “爱上花花公子的女子”
女子的信念是“他爱我”,具体化“爱”的内涵:专一、担当。从一个具体的细节入手,触发女子的真实感受,进而影响她的信念。 - “面包都是甜的,拒绝做咸面包”
具体化“面包”的种类、地域,如法棍面包就是无糖的。面包是食物的一种,食物是服务于人的,具体化人的口味。
通过上述的案例,可以发现“下切”的形式易于让人接受。因为“下切”关注事实和细节,没有涉及到对人的评价,也就不会被抵触。而当被说服者发现了更全面的事实之后,自然而然地会改变信念,最终改变自己的行为。
反之,若是“上堆”地评价“你完全搞错了,你脑子不清楚”,或“你怎么这么傻”,或“你头发长,见识短”,那么不但无法说服对方,反而会遭致反击,最终演变成无休止的争吵。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