沅江一16岁高三学生罗某,因不满老师的批评、以及打电话给家长,愤而刺伤了老师,老师不治身亡。事后罗某回忆,当时,他为老师临时布置的作业挤占了个人时间而不平,更为老师因此事对他的批评而愤怒,激动之下,完全无法控制住自己,便掏出了刀具……
从现有的资料看出,罗某本身在控制力方面是有一定缺陷的。表现在:
(1)从他不满老师的安排可以看出,他对超出预期的事情容忍度很低。在学校这么一个管理严格的地方,他自身应该感到很大的压迫。因此,他对学校和老师积攒了很多的负面情绪。
(2)有同学曾经见过他因为被老师要求抄写,在桌子上用刀刻“杀”字,这能反应出,他对负面情绪的释放方式是对外的、通过暴力的形式,把不满投射出来。
(3)另外,他的朋友圈很小,比较孤僻,喜欢和成绩差的学生炫耀,这从侧面反应了他缺少社会支持,释放情绪的途径单一。
综合这些信息,可以看出,罗某本身容易产生负面情绪,同时缺乏把情绪合适地宣泄出来的能力与途径。因此,当他的负面情绪压抑到了临界点,便容易以极端的暴力形式表达出来。所以,他控制不住自己。

像罗某这种控制力有缺陷并且有一定暴力倾向的学生,如果学校有心理老师,可能能较早的发现并介入的。很可惜,学校不具备这个条件。
冲动是魔鬼,压制不住的愤怒,无法调节的负面情绪,催生了极端的暴力。
所以,我们需要谈情绪调节,Emotion Regulation。
情绪调节是什么?
情绪调节是一个涉及很广的概念,可以简单理解为个体对自身产生的情绪进行调节,使之通过合理的方式表达出来。情绪调节能力可以帮助你,选择合理的时间和地点表达情绪。比如,被老板骂时,虽然生气,但是你不会表达出来,你知道无论时间还是地点都不应该表达出愤怒。
孩童在小时候,并不具备自己调节情绪的能力。这个时候,孩童的情绪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成人,来调节。
比如,小宝宝害怕,哭了,爸爸过来逗逗他,他开心了,他的负面情绪通过爸爸被调节走了。可是,如果小宝宝一直哭,爸爸妈妈都没有出现,他就可能会通过咬手指等不恰当的方式,调节自己的情绪。
随着年龄的增长,对成人帮助调节的依赖开始降低,孩子开始学习依靠自己自身的能力来调节情绪。这时候,适当的教育、培养和引导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幼儿园到小学阶段是孩童发展情绪管理的黄金期。到中学阶段的孩子,已具备了一定的情绪调节能力。当然,情绪调节能力在之后也会一直发展。

情绪调节能力为什么重要?
引用北京大学王莉老师主导的一篇研究《两岁儿童情绪调节策略与其问题行为》:
……,这些儿童同时具有攻击、抑郁和社会性退缩等特点。研究发现情绪调节水平低是他们的主要特点。有研究表明 ,紧张或消极情绪出现频率高的儿童比其他儿童同伴接受性差 ,并且在儿童期和青少年期出现的问题行为多。在社会交往情境中 ,那些经常表现出消极情绪的儿童可能出现社会性退缩 ,社会技能水平低…… 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对社会的不良影响可能无法直接与成人相比 ,但是它对个体健康发展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许多学者都认为儿童早期的生理、情绪和社会满足的经验会影响到他们今后的行为发展。攻击性行为和社会性退缩行为严重地阻碍了儿童社会性、个性和认知的发展 ……
情绪调节能力强的孩子,社会竞争力更高,有更多的朋友(社会支持),得抑郁、焦虑的可能更低,同时也更少出现类似攻击等行为问题。即使是成人,也会意识到合理的调节自己的情绪在生活、工作、人际交往中多么重要。总之,情绪调节能力强,受益终身。所以,情绪调节是孩童应该养成的一项重要能力。
对于孩童来说,习得如何去和自己的负面情绪相处并不是一个容易完成的成长任务;因此,这更体现了父母角色的重要性。
我们要怎么教孩子情绪调节呀?
这里存在一个误区,认为只有“教”,孩子才能学。其实,孩子无时不刻,在用着各种方式学习。心理学家目前发现,除了父母直接的教之外,影响孩子调节情绪能力的,还有父母自身的习惯,以及家庭的总体氛围。

孩子的情绪调节能力,在家庭里,有三个主要来源:
1. 观察
2. 父母的教养行为
3. 家庭的情绪氛围
与之相对应的,父母可以从这三个方面来培养孩子的能力。提供四个具体的方法:
1. 成人形成一套健康的情绪释放方法 (对应1)
言传身教,孩子在日常生活中会不自觉地学习父母是如何管理、释放自己的负面情绪的。如果父亲是一个用暴力宣泄负面情绪的人,孩子很可能也只学会了这一种方式,这也是很多家庭暴力代季相传的原因。爸爸喜欢吼,孩子也喜欢吼;妈妈唠叨,孩子也唠叨。相反,如果父母平时就喜欢用比如锻炼身体,看电视,聊天等来释放情绪,孩子也会模仿父母,用多种方式来释放情绪。
2. 鼓励孩子接纳、理解自己的负面情绪 (对应2)
五岁的小雨和其他小朋友一起打羽毛球,输了,小雨很不开心。奶奶安慰小雨说“没事没事,我们去吃好吃的”。其实,输了比赛是一个培养小雨调节负面情绪能力的好机会。让小雨沉浸在负面情绪一段时间,成人再进入,和她讨论情绪产生的原因,鼓励她谈论当时的感觉。
人人都有负面情绪,所以试图让孩子远离负面情绪(忽略、逃避)并不是良策。更重要的,给孩子时间沉浸在负面情绪中,引导孩子去理解负面情绪的来源,承认令人不舒服的情绪也是有用的,鼓励孩子接纳自己的负面情绪。

3. 教导孩子合适的方法去释放负面的情绪 (对应2)
当孩子表达出自己的负面情绪时,引导孩子通过合适的方法释放负面情绪。
常用的有:让他们去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比如写日记、听音乐;
专注在问题上,思考如何解决问题;
倾诉,告诉爸爸妈妈、朋友,向情绪来源表达出自己的不满,等等。
具体哪一种方法,机智的父母根据情境来判断就好。最重要的,是引导孩子形成良好的、合适的,释放负面情绪的方法。
4. 在家庭里形成一股流动的,正面情绪的氛围 (对应3)
记得在我初中时,每次回家,家里总是冷冷清清的。妈妈总会谈论她在单位里的不满,和埋怨爸爸不顾家,家里充满一股沉甸甸的氛围。那段时间,我特别喜欢待在学校,或者去邻居家做作业。这是一个家庭没有形成良好情绪氛围的反面例子。
相对的,想在家里面涌动一股正面情绪的氛围,父母应该表现出积极的情绪,比如谈论进步、感悟等令人愉快的事情;
同时,和孩子聊聊学校里有趣的事;
良好的夫妻关系也很重要,很难想象夫妻关系不好的家庭,可以营造出其乐融融的氛围。

愿你与孩子一同成长。
(喜欢就点个赞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