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一个黄昏,夕阳在很远处,被阴云拦住,没有照到门框上。天又低又沉。满院子的风。很大的树枝和叶子,飘过天空。院门一开一合,啪啪响着。顶门的木棍倒在地上。一家人一动不动坐在院子。天眼看要黑。天就要黑。
为什么要把自己累着呢?
有什么好的出路呢?
缺月也就罢了,可缺月又挂在了“疏桐”之上,又添遗憾,这不正是自己人生的写照,日渐凋零的梧桐树处于衰败的生命周期,自己现在不也是人生寥落低谷之时,苏轼初到黄州举目无亲、人生地不熟,惊魂未定,六神无主,此时的他对周围萧瑟的环境的觉察更加敏锐,“缺月挂疏桐”便是两份的缺,两份的疏,这双倍的清冷便是精神和肉体的双重折磨,内心苦闷,寂寥已初步显露在读者面前,苏轼内心的波动已隐隐可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