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宝从她所在的论坛现场拍了一张PPT,不知是有意发这一张给我,还是随意拍一张以示她没接我电话的原因。不管怎样,这张PPT我认真细致的看了,(当然,孩子每次发给我的东西我都会仔细看,力求从最简洁的语言或画面中读出最丰富的信息,哈哈)给我很多感悟。
PPT上的有这样的话:“纵观当下:活法已变,学法必变;学法已变,教法必变;教法已变,教师必变。”“我们要精准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
AI是今天我们讲得最热的一个词,即使不完全懂它的内涵,但也都知道这个时代已不同于以往的时代了。我们的学生要走向的未来就是这样一个全方位的智能时代。技术正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进入到我们的生活中,活法必然已经发生改变了。事实就是如此,这次放假在收拾书柜的时候,发现了大宝读初中时用的复读机,接通电源,居然还有声音,只是看着里面转动的磁带有种恍若隔世之感。那时候是多么先进的东西呀,几年工夫已经有了古董的感觉。在这短短几年里mp3来了一计重锤,然后被智能手机直接干掉。而今手掌大小的AI复读机,打造的是沉浸式的英语世界。据说能跟孩子进行1v1的自由交流,有40多种口语场景,练完考试话题还能自定义话题唠家常。
现代智能为教育提供新机遇,推动教育的深刻变革。如果我们今天仍然用昨天的方式教育学生,将剥夺学生的未来。活法已变,学法必变;学法一变,教法必变。这就是我们今天谈教育变革的技术社会基础。
学校评价学生不能只用一把标尺,而要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通过多元评价唤醒学生自尊自信,让学生真正爱上学习、爱上学科、爱上学校。
今天在读《教师的使命》,里面的文字告诉我: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我们了解他们的与众不同吗?我们只会用同一把尺子去裁量不同的生命个体,能考高分,就是优秀的。其实很多生命里与生俱来的东西是无法改变的,这些需要我们去接纳、去尊重、去善待它们,而不是强行去改变它们。“认识自我,本身就是生命永恒的主题,也是一个人终生的任务。”教师就是塑造学生灵魂的人。
张老师何其睿智深邃又有眼光,他早就看到了教育的今天。工业社会的教育体系已经无法适应信息社会的发展需要。进入信息社会,数据将加速驱动因材施教。这样的教育过程中,教师将真正成为塑造学生灵魂的工程师。不再是让学生一味死刷题,而是要着力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帮助学生形成应对未知挑战的能力。
新课程标准也强调教学内容和学习方式的重组,要求设立跨学科的主题学习活动,加强学科间的联系,注重学生在真实情境中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个时代的学生获得知识的方式很多,他们通过各种渠道获取知识日新月异的成长。我们只有不断学习,不断改变,才能适应新时代的教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