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看到大学同学推荐的诗歌,字里行间的悲悯,让我反思自己的诗作。
身为医者,见证了无数生死与苦痛,而笔墨之下,却只有自怜和自嗨的浅唱。
医者仁心,病人的呼救应是创作的源泉,而我,却沉浸于自我,未深入人心深处探究。
天赋,或许有些许,但并非卓越。
从对诗一无所知到创作百余首,虽有进步,但仍需努力不止步。
然而,意向写诗的影响,让我有些迷茫,仿佛射出去的箭,难以收回。
因为,世间万物皆可入诗,只要拥有饱满的笔,敏感的心,悲悯的情。
父亲,母亲,童年,工作,患者,医生,时光,皆是诗的主题。
热爱,喜欢,悲悯,愤怒,生气,心疼,怜惜,皆是诗的情感。
春夏秋冬,风霜雪雨,季节变更,气候变化,皆是自然地歌声。
共情,是深入了解对方的内心世界。
共情的力量,是写出好诗,好文章的基础。
学会用心去感受每一个场景在我心中产生的涟漪,不要轻易评判或指责。
用写诗的视角去触摸世界的温度,去体验生活的起伏。
用心倾听,认真观察,静静体会,跳出框架思考。
用写诗的视角去共情,去聆听万物之间的共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