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旅行·在路上
在旅行中,偶然读诗的糙女子

在旅行中,偶然读诗的糙女子

作者: 绿色和橙色 | 来源:发表于2016-09-02 17:21 被阅读177次

    不知道你们是不是和我一样,在每次旅行后,总想写下些什么来留下这段记录,作为将来回眸青春的些许回忆。但却又不止于旅行游记,在游记的世界里,往往失去了自己的世界。我是一个糙女子,也渴望成为一个超女子,一个“超俗”的女子。

    1.“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冬夜读书示子津》

    看了一本叫《群山回唱》的书,虽然知道这本书主题与山并没有几分关系,但得知武功山是一个群山围绕的地方。 去年夏天的7月,便决定去一次武功山。去之前在马蜂窝看了一些攻略,有抱怨天气不好的,有吐槽徒步路线糟糕的,但也有去了再去的。在网上看往年武功山有人坠山的消息,我犹豫了,不知道继续与否。

    武功山危险如何,美丽如何,不去瞧一瞧,又相信他人之言论呢?攻略上说的总归是别人所见,新闻上写的不过是他人所闻,他们的所见所闻顶多能构成武功山的大致轮廓,而不是真实面貌。“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不管别人说的飘飘然还是寸步难行,事物永远只有是在自己眼中出现过后,大致轮廓才会清晰明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别人的实践并不能检验我的真理。

    于是一友一帐篷就出发了。

    2.“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杨万里《过松源晨饮漆公店》

    回头看绝望坡

    徒步武功山必经之路-----绝望坡,用杨万里的“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怕是再适合不过了。

    去的那天,山上雾很大,可见度大概10米不到,甚至可能也就5米左右吧。我想那时候的我怕是也当了一回“陈演恪”吧(陈寅恪:20世纪中国的伟大文学家。因视网膜剥落,可见范围非常小),不同之处就是陈寅恪时期只有一个陈寅恪,而此时的我的周围都是“陈寅恪”。

    当时只知道埋头上坡,埋头下坡,看不清前方还有多少个山头,也记不得到底越过了多少坡头。现在想想还是庆幸那天雾气弥漫,因为如此才不会因为已走过许多山头,而映入眼帘的仍山峰连绵,才不会感觉“绝望坡”是一条没有尽头的“不归路”。但多少心里一次次希望的烛光被寒风,被又一个上坡击了个粉碎。

    同时,雾气,倒是让人多了一分喜出望外之情。只有到了坡下到两峰连接处时,才会发现眼前“悠然见南山”,像是横空出世,像是从天而降,像是走在辽阔的草原,眼前却突然出现一堵墙。

    3.“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辛弃疾《青玉案》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你身后”

    行走在雾气里,万亩草甸真的是了“目无一物”,也才有了“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你身后”的尴尬。

    虽然是和同学两个人去的,但是山上同行的人却还是有的,尽管不是节假日、不是周末。在面对绝望坡“连环式”的山峰时,我们选择的是翻过去,同行有些选择是的围着山腰绕过去。

    我们爬到山头时,再看他们,只能依稀看到衣服的颜色,仿佛我们之间隔了一个山谷,他们的存在就像是“海市蜃楼”出现的感觉。看不到他们脚下的路,(我们自己脚下的路都看不清好嘛)看不到他们周围的草,若隐若现,说来也神奇。等到我们到另一个上坡处时,回头仍看不到他们的踪影,自认为翻过来还是比绕过来快点的,只是更累一些。决定坐下休息片刻,等待他们。哪知,双膝始曲,他们已出现在身后。只能收回准备坐下的钢铁般的身躯。

    4.“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王维《中南别业》

    努力靠近金顶

    终于到了武功山的山顶----金顶,长得丑的人上天总是会格外照顾的。

    有人在爬山过程忍受不了劳累,最后选择了放弃,我感到理解同时也有惋惜。毕竟既然选择徒步,就是意味着挑战,挑战不就是在不能坚持的时候,告诉自己再坚持一会儿,既然上一秒已经坚持过来了,那为何唯独这一秒不能再坚持?每次感觉前脚艰难的抬起,后脚却迈不出的时候,我就给自己“灌碗鸡汤”,然后继续前进。就像汪国真说的“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行就要行到水穷处,爬就要爬到山顶去。

    在临近山顶的时候,上天挥一挥衣袖,便将雾气都驱散开了。感觉雾气就像是散在地上的沙子,上天正在用手将这团沙子拂至一旁。眼前的壮观就是阳光、微风缓缓逼退雾气,满眼的雾气正在慢慢向一旁浓缩、退却。站的位置越高景观越是壮丽,于是拼命爬至最高处,只为看雾消失。

    5.“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无门禅师《婵偈》

    “若是人间好时节,便无闲事挂心头”

    雾气已经完全褪去了,我们就在山顶的石阶上坐着,我也不记得坐了多久。与其说是”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更应该说是“若是人间好时节,便无闲事挂心头”。突然有种想把浮生愿,把不曾解的念都想透才肯罢休离开的冲动。

    不管自己那些所谓的烦恼,到底在烦恼什么,在此时都随着雾气消失了。

    傍晚,上天又眷顾我,上映了传说中“云海”的经典桥段。 (才知道雾原来和云是分开的,其实我们所谓的“云海”准确来说是“雾海”。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释我这是属于先实践再认识,因为这学期在气象学课程中,老师给我们解释了为什么云在上,雾在下,而且两者是具有不同的物质属性。)管它是什么海,只知道我正坐在“海边”,并且这个海的流动性比普通海的流动性大,变化也比普通海来的更加莫测。“海”上的云形象各异,像龙、像狮子、像圣女、像乌龟、像拱桥……而“组成“海”的雾,则如洪水般的填满山的半腰线以下。

    6.“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杨巨源《城东早春》

    “若待武功草似毯,出门俱是登山人”

    原以为我们此次武功山之行,是要在万亩草甸形成两点一条直线。因为去的时间不是在节假日,不是在周末,况且天气预报报道武功山那两天可能会下雨。没想到,我们只是行走在武功山散沙中的一粒罢了。衣服颜色还不够鲜艳,还不算是一粒闪亮的沙子,充其量只是一粒灰尘。

    听说武功山人最多的时候是国庆节的时候,那时候武功山有帐篷节。一到晚上,山上就帐篷满地。那时候才真是“出门俱是登山人”。

    7.“问君此去几时来,来时莫徘徊”-----李叔同《送别》

    走到武功山山脚,我听到武功山的群山对我说:“问君此去几时来,来时莫徘徊”。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在旅行中,偶然读诗的糙女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itke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