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下这个才有可能拿起那个
倒出当前装满的才有可能装进新的
的确,这些观点都是些显而易见的道理,很小时就知晓。不过近日,一些事件触动我想到它们,于是有了相关的思考:
24小时是固定的,即便争分夺秒,甚至某些天少睡点时间,但那并不能长久,身体,心理的状况可以改善,提高,但是是有限的。
每天的精力也是有限的,并不能在所有清醒时候的每时每刻,都保持特别专注,投入的状态。
同时,每天总是会有些意外情况发生,导致计划不能按时执行,情绪波动影响成效等。
因此,清醒并可专注的状态是有限资源。
就像空屋子,无论多大,都很容易被塞满。
时间和精力也是如此。甚至在一些闲暇时刻,都会有意,无意的找各种事情填满它。
继续以上的推导,在时间和精力有限的前提下,选择做什么以及怎么做就变得非常的关键:
短期或长期的目标是否清晰?
当下正在做的是否有利于达成以上目标?
如果不是,那为什么还要继续做?
如果不是,那么要选择什么具体的内容去达成?
当下做的方式是否是最合适的方式?
如果不是,那为什么还要继续?
如果不是,那更合适的方式是什么样的?
而以上问题提出之前,还有一个更基本的问题:
是否人生一定要有个目标,无论是短期还是长期的?
是否一定要有个“更好”的存在,相比于当下?
是否一定要为了那个“更好”的存在而去“努力”?(我现在不觉得这是一个可以得出显而易见答案的问题)
更好的存在是否是个海市蜃楼?
我随时都在“选择”我的“人生”
无论是否有意识,无意识的“选择”,甚至有意识或者无意识的“不选择”:随波逐流。但,归根到底,都是“选择”的结果。
人生的的轨迹,就像蜗牛爬过的地方,或多或少会留下些痕迹,但最终会消失,仿佛从未存在过。
那轨迹,无论是否认可,是否喜欢,它都在那里。而且一直在被确定着,不曾停止,除非到了终了,被按下停止键。
“我”一直都在变化,但,无论怎么变化,那都还是“我”,不会成为其他人。
安住当下
不能只是知道,还要真正落实在每个当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