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经常说“人丑就要多读书”,知道读书重要性的人很多,知道为什么要读书的人很少。
读书,是为了改变思维方式
人为什么要多读书这里的“读书”不是九年义务教育的读书,是指九年义务教育之外的阅读。
大学期间,读书的目的是学习比课堂上更深入的专业知识,或者是阅读其他学科的书籍,培养理工科所缺乏的文学素养。这两个目的都没有达到,因为最终都没有读几本书,这是另外一个话题了,这里暂不讨论。工作之后,读书的目的变得多样化,有时候觉得无聊空虚,随便抓起一本书打发自己,有时候希望自己能变得有趣、有涵养,在跟别人交流时能多一些话题,在看到美景时不只会说“太TM好看了”,满足自己能信手拈来一句诗词的虚荣心。
图
人为什么要多读书读书,或者说学习,最根本的目的是改变人的思维方式,在你不断地从书中汲取知识后,知识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你。
人为什么要多读书当你想买一本书,在步行可达的书店卖30元,在稍远的图书批发市场卖25元,需要作抉择的时候,经济学的成本告诉你,去图书批发市场看起来便宜,但是还要算上来回的车费、所需的时间,这些容易被忽略的成本加起来,并不比步行可达的书店便宜,因此作出了理性正确的决定。
思维方式的转变,能让我们面对生活工作中遇到各式各样的问题时,更快速找到解决办法,实现自己的目标
我们要阅读哪些书
明确了读书的大目的,经常会有选书的困扰。选书的困扰有两个,一是不知道从何入手,就是不知道看哪些书;二是该看工具类的书还是基础类的书。
是不是有时觉得自己该多读书了,看了一眼书架,发现没什么书可看,去了一趟图书馆,面对数量庞大的书籍,却不知从哪本看起。迷茫的原因,其实是不了解自己真正想要什么,或者说希望改变什么。
解决第一个困扰的办法很简单,问问自己现状最紧迫地想改变什么?自己想要什么?相信灵魂一定会引领你找到想要的答案。比如说,发现自己很不自信,跟别人的交谈中很尴尬,自己想要改变这些现状,那么可能要去看沟通、心理学方面的书。
找到某一学科的方向,再花一点心思,就能知道要看哪些书了。上豆瓣、知乎搜索这一学科需要看的书籍,如果很多人都推荐那一本书,那么这本书是必看的;听好好学习、喜马拉雅的说书频道,看看自己对这本书有没有兴趣、值不值得去看;请教身边的朋友需要看什么书等等。
对于第二个困扰,市面上很多书籍的名称类似“解决XX问题之道”“快速提高XX能力”“XX指南”“学会XX”等等,从书名就能判断书籍的实用性能,这些书名也能够直指读者内心的需求,因而大量销售。
当然有些畅销的实用性书籍的确给读者提供了有效的解决办法,但是我不禁思考,这么急功近利好吗?
生活的节奏越来越快,我们越来越不想花很多的时间,什么事情都想快快解决,什么目标都想快速达到,一篇字数较多的微信推文都不想花十几分钟去阅读,连娱乐都变成了抖音式的快餐。
想想自己有多久没有安静地花几个小时甚至几天看完一本书,思想和心灵得到的提升和满足感?
人为什么要多读书工具类的实用性书籍的“快”,是指能马上运用,解决问题。基础类书籍的“慢”指的是它带来的效果很少能够马上体现出来,可能需要不断地积累、深入学习,才能达到从量变到质变的结果。这两者的矛盾,恰恰反应了目前快餐式文化社会对我们的影响。你我皆不能免“俗”,这个“俗”就是追求快速、效率,并且不愿意花时间等待。
一棵树结果,需要经常浇水、施肥、除虫,经历春、夏、秋季才能结出果实,不可能今天种树,睡一觉第二天就结出果实,这是不现实的。自然界有其规律性,我们身处大自然中,也要遵守这些规律。
你可能会说,现在有大棚种植、基因杂交等方法能够快速种植农产品啦。没错,运用现代科技知识发展的成果,可以加快达到目的。学习也一样,运用工具类的书籍,能更快学习。“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他人总结的经验和方法,可以不必走一样的路才能得到,通过听和学,帮助自己更快地达到目标。
人为什么要多读书看《如何阅读一本书》和《这样读书就够了》,知道了用什么方法可以有效地阅读,并使书中的观点为己所用,提高阅读效率。通过看《如何掌控自己的时间和生活》和《精力管理》,知道了如何安排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在对的时间、好的精力做正确的事情,从而帮助自己实现其他的目标。
当然,好的方法论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让你事半功倍,但是没有知识的积累,再好的方法论也没用。
《穷查理宝典》里提到,“任何人都应该学习社会学、心理学、数学、工学等基础学科。遇到问题时,迅速歼灭不该做的事,然后开始熟练的跨学科攻击”。不去一味地追求“快”和“慢”,找到适合自己的节奏,积累底层学科知识,知道并运用适当的方法,不陷入方法论的漩涡,也不做只会等待的书呆子。
无积累,莫妄念
我把这句话写在便签纸贴在书架上,提醒自己,学习的过程需要一点一滴扎实地积累,切忌功利心,慢慢来最快。
筠子共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