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定巴黎》是劳伦斯·卡斯丹执导,梅格·瑞恩等主演的浪漫喜剧片。于1995年5月5日上映。凯特与未婚夫查理一直关系很好,恋情本已稳定,但一次未婚夫查理去巴黎出差,到了法国后却移情别恋。为弄明白是怎么回事,为了赢回爱人的感情,她不顾自己患有飞行恐惧症,决定到法国亲自走一趟。飞机上,她认识了法国男子吕克。此人显得几分神秘,凯特似乎也感觉到吕克好像是在利用自己;而吕克在这种利用中倾听着凯特的烦恼,并热心地帮她找回未婚夫,于是两个人经历了一次走遍法国的浪漫奇遇……
《情定巴黎》在网络上有好多好观后感,比如下文一段:
比起“情定巴黎”这个平凡的名字,我还是更喜欢本片直译的中文名“法兰西之吻”,后者更加符合剧情,更有想象力。想想这个世界上,哪个民族的吻能够与法兰西人的相比呢?美国人的吻带着太多肉欲的味道,英国人的吻带着太多礼貌的形式,意大利人的吻太奔放,德国人的吻太生硬。只有法兰西的吻,才是真正浪漫的,优雅的,恰到好处的,完美的。
因为是喜剧,我倒更喜欢情节背后体现的风土人情:
吕克年轻时是一个浪子,吃喝嫖赌,在一次被弟弟计划的赌局中,输掉了父母赠予的葡萄园的继续权。为了重新买回一块葡萄园,离家外漂,其间不乏偷窃。终于偷得价值不菲的项链,踏上回乡之路,准备变卖后买回一片葡萄园。在飞机上,因为还携带了一株葡萄藤,而海关是禁止带生物或生物物种入境的,于是他将项链和葡萄藤藏在女主凯特包内,因为面目单纯的凯特是可以走免税通道过关的。
为了保护国家的生态,许多国家关于禁止生物物种入境。前几年网上有报道,高邮一个农民父亲,在未告知儿子的情况下,在儿子临行前往儿子行囊中塞进几枚咸鸭蛋,结果儿子因为隐瞒申报被新西兰海关拦下遭具额罚款。中国式父爱却受到制度的严罚......
凯特到了未婚夫下塌的四星酒店,打电话不通。于是向大厅接待员撒娇哀求,甚至奉上一百法郎。年约半百的接待员坦然将一百法郎视着小费收下,却循着保护客人隐私的规定,拒绝告知房间号,哪怕是未婚妻也不行。那个半老店员的表情很丰富,既不失礼却又隐藏着对法国文化的骄傲或者说对凯特不懂法国文化的轻视。电影中的欧州酒店,接待人员通常都是半百的男性,以示其悠久的历史;生活中的中国酒店,通常都是年轻的女性,面貌娇好嗓音清脆,使客人入住之先便先悦目。
凯特行李被偷掉后,走进美国大使馆想重新申请护照,可是因为她原来计划着和加拿大籍的未婚夫结婚,所以处在申请加入加拿大籍的过程中。美国大使馆人员因她计划脱离美国籍,认为她不爱国,拒绝办理,让她先到加拿大大使馆开证明。加拿大大使馆检查到凯特有曾在大学阶段一次吸大麻的犯罪记录(那是凯特和朋友的一次新尝试,不想被报了警,形成犯罪的记录),但凯特在申请资料中未主动说明,所以也拒绝给她开证明。幸好偷包的小偷后来被警察抓到。
有过国外生活经历的人都会有感受,在国外信用记录非常重要,会影响你未来生活的方方面面。曾有一位朋友描述:出国后他们采买时都会尽量主动刷信用卡,然后按时还款,目的是积累信用记录。相比之下,中国对信用的记录健全是正在路上,比如驾驶、纳税、主动申报等方面。
凯特经过努力,使未婚夫的心意又在旧爱新友之间摇摆不定起来。但凯特最后选择放弃,因为她发现更适合自己的其实是卢克。估计这种婚嫁观不能为我们大部分女性接受,夫婚夫是年轻的医生,典型的高帅(我隐去“富”,是不能确定他是富有的),缺点是不能抵制诱惑,见到巴黎女郎的性感优雅,就舍弃了有多年感情的凯特。而面对“与以前不一样”了的凯特,一颗心又游移不定起来。而卢克虽说决心重新振作,可毕竟还是浪子本性,用于计划买葡萄园的项链也是偷的。凯特选择他,无疑也是下了赌注,难道她就自信卢克以后不会故态萌发,并且又有几句真话呢?所以电影情节的安排只是符合了喜剧的特点,以我们中国女性的谨慎,一个也不选。
最值得欣赏的是法国的美丽。电影中显现了高耸的埃菲尔铁塔,雄伟的凯旋门,气派的卢浮宫。接着是法国乡村的绿色葡萄园,另外蓝色地中海。当然最最养眼的是法国女郎,男主角忘记凯特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的。所以女人就要“女人味”些![偷笑][偷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