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素心 图/网络
闲话论道道,是老子思想的内核,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却又客观存在的自然规律,所谓,大道无形。
大千世界,无不由道、天、地、人构成,而道是万物的根本,即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人生于世,须遵循自然规律,不为外物俘获,不为名利束缚,去掉过度的私欲,恢复本性。 随心而行,回归自我,即是。
人,为什么痛苦?皆因欲望太多。满足一个,又奢望另一个,毫无止境。欲望增一个,痛苦平添一分,循环往复,无穷无尽。
人,还是简单点好。就像孩子,一颗糖,就容易满足,欢天喜地。因此,去掉欲望,返璞归真,才是正道。
以上,揭示了道家的一种处事态度:外化而内不化。
外化,是指人应该顺应社会规则, 遵从法度,与人为善。比如,作为子女,应该孝顺父母;作为公民,应该服务于社会。
内不化,则是内心的一种秉持,一种操守,不随波逐流,不人云亦云,坚持自我。
或许,有些人会困惑:既然坚持自我,又怎么去顺应社会呢?二者是否自相矛盾?答案是否定的。
道家的内核,追求的是一种人生的大境界,与世无争,逍遥自在。它讲究顺其自然,不违背客观规律。
人处于社会中,必然要与万事万物发生千丝万缕的联系,如果处处争强好胜,忤逆背行,则脱离其自由的本真。
可见,外化是内不化的前提与基础。同时,内不化又是外化的提升与归宿。
在顺应中坚持自我,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物我化一,不生不灭,这是人生的至高境界。
闲话论道世界千变万化,诱惑无休无止,你如何才会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中,视名利为草芥,保持内心的一份澄明与无私呢?
这,都需要心灵的净化与坚守。
不为外物困扰,不为欲望所惑,超越生死,洞明一切,知晓天地大道,贯穿古今长河,如此,才真正做到外化而内不化。
像庄子,以其放浪形骸,遨游于天地之间,无拘无束,乐哉悠哉,完美阐释了道的内涵与本质。
对生死,道家与儒家则有着不同的解读:前者看淡生死,达观知命 ;后者则舍生取义,宁死不屈 。
很明显,道家以一种超然物外的态度看待生死,不知乐生,不知恶死,即不因为活着就快乐,也不因为死亡而忧伤,这种生死观已经达到一种极高境界。无论生死,我本顺应,堪称高士之论。
儒家则以一种积极入世的态度看待生死,人活着需要为了心中的道义孜孜以求,即使牺牲生命也毫不退缩,儒家堪称义士。
虽然儒道对生死的态度不同,但都是对生命价值的一种解读。
如果从人生的阶段去阐释,道家是与历尽沧桑垂垂老矣之人心有灵犀, 而儒家更符合朝气蓬勃的青年一代的认知。
无论怎样,我们都可以从其深邃文化中,汲取丰富的给养,为生命注入一股涓涓细流。
万物之道,必循规则;人之为人,定有坚守。
首先,人须保持一颗敬畏之心。敬畏什么?自然之道。人只有遵循自然之道,才会得到,才更深知礼义廉耻,即所谓道德。而为了一己私利,随心所欲,违背自然之道,即是无德。如果,缺失敬畏之心,可想而知,社会将会混乱不堪。
其次,人须保持一颗感恩之心,尤其对父母。这个世界,除了父母,不会再有这样纯粹无私的爱。至于爱人、朋友,更要学会感恩,因为,世间没有无缘无故的爱。
第三,人须保持一颗善良之心。人之初,性本善。善良,做人之根本。缺失了善良,人与兽没有区别。每个人若都有向善之心,社会将会更加和谐。扪心自问,我们做到了多少?慎思之!笃行之!
闲话论道
网友评论
地势坤 君子以厚德载物
和而不同乃君子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