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难熬的日子也会过去,2020年还有几个小时,就要翻页了,要说这一年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戴了一年的口罩。从年初的恐惧担心,到现在的坦然面对。
当然,如今的坦然,是建立在祖国强大的国家机器开动,全方位强力而有序地抗击了疫情,保障了国民利益的情势下。
同时,也有自身心态的一个变化过程。起初的宅家宅得确实无所适从,感觉出了一种做不了事的恐慌和对前路的迷茫。
孩子们每天从早上睁开眼闹腾到晚上关灯,所以基本上他们安静了以后,才是我个人可以思想的天空。

(01)
年轻时感到写作是个很神圣的事,一般人是没有那个功力和资格拿起笔的。
2019年岁末的突发疫情,让所有的人不管愿意与否都宅在家里。
既宅之,则安之。日子一天一天过去,除了相妇教子,自己总得找点事做。
一直以来以年轻人自居,不管思想还是行为皆未服老。
宅家日久,平时奔走的躯体和灵魂都有机会沉寂下来,有了可能回望自己的来路,也有了时间规划自己的去路。
回望来路,多有懊悔,少有欣慰。但世上不卖后悔药,自己总结捋顺一下走过的历程,也算对自己匆匆忙忙的半生有个交代,也好为下面的去路做个警醒。
宅家生活安静,宅家生活得规律,规律地令我想起了跑船的日子。
年少尽管无知,但年少时的冲劲,年少时的胆气都让我有反刍的资本,回忆间也给了自己和孩子许多宅家的乐趣。
母亲与儿子都有我的微信,给了母亲以美好的回忆,也给了儿子以了解父亲的不同窗口。
谁都有年轻的时候,谁也都必将老去。活得真实一些,好过戴着面具终生。
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使得如今写作简单了,简单到码字即可,展示方式的多样化,也不是只有闻着油墨香,那么神圣了,除却光环,降入民间。
于是,在《简书》码起了《宅家的日子想起跑船的日子》,每天一篇,码了十七篇。

回忆了年轻时当全球航线海员时的一段经历,也回忆了那段人生路上帮助过自己的朋友,也在全球疫情泛滥的时下,默默祝福友人,平安健康。
偶然一天,无意中看到百度推送了一首老歌,信手点开。好像上辈子熟悉的旋律回响在耳边,多年以前的记忆随着歌声像一幅幅展开的画面清晰可见。
尘封已久的一些心事又勾起了或是甜蜜,或是懊恼的回忆。
随手写了一篇感受,放在朋友圈里。没想到第二天醒来,一行行排列整齐的赞让我惊讶了,还有几位同度过青葱岁月的哥们姊妹的留言和感怀。
看过之后让我感动,也感动了手机的键盘,就这样一篇接一篇,朋友们提出自己的想法和不同意见,催着我继续。
于是,就想找个合适的地方把一篇篇记录存下来,以备更老的年月翻看,陪伴自己的余生。
有年轻朋友推荐了一个写长篇的网站,阅文的《起点中文网》,赶去注册成功,开始继续放心地码字,感觉把故事存在这么大的网站总比存在自己手机里安全。哪天手机掉了,一切皆无,影响我的终老生活。
人都有惰性,每当想偷懒,或是放弃时,有几位一直跟随监督我的朋友就会点赞善意提醒。
赶紧抖擞精神,翻箱倒柜,找出陈芝麻烂谷子的事开始堆积码字。
曾经听说过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所以码多了自然要注明: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三月的一天打开手机正要继续码字,突然跳出一条站短,打开一看,是阅文邀请签约的短信。不由心潮澎湃。
我不过在学着码字,却得到了素不相识的认可,让我的码字有了更广泛的意义。
以后不光要照顾好一直以来支持我的亲朋好友,可能还要分心一些善待我的素不相识。
哪怕一位两位,我也不会令你们失望,我不敢保证码字码得好,但我可以在此表个态:我保证不太监行不?
本来不想写什么的,今天,这部已经写了123万字的《70后的青葱岁月》只是因为那天听了齐秦的一首《原来的我》……
难得已经迈入中老年的时候,还有这么强大的心气,不过也还符合自己一直以来的个性。
(02)
在今年全球疫情的情况下,感觉对生死看得更透彻了。6月的一天,在网上看到一个中国人体器官捐献管理中心的二维码,于是做了一个决定,识别了二维码,在线把自己的器官给捐了。

我很认真地跟孩子妈说,我如果到了那天,千万别抢救我。我不想临走时还受那么多罪,切管,上呼吸机,在ICU待那么久。我自己受罪,你们也跟着受累。
因为自己曾经在死亡线上溜达过一次,也曾经亲自送兄弟走完身后事的全程。陪他在火化炉旁待了一个小时,眼看着兄弟变成一堆白骨,装入了那个小盒。所以对生死还是很看得开。
人之发肤,受之父母。在世时应好好呵护,尽量保管好,别让他受伤。
人生一世,来这世界上行走一回,确实热闹非凡。但总有退场的一天,留下行头,顺便再能弘扬一下精神就更好了。
爱护自己的皮囊,确保别人能进行下一场表演。
(03)
新的一年,对于我是个重要的里程碑,我将跨过知天命之年,从此后,也可以自称年过半百之人了,心中一丝苦笑。
在《简书》写了二十篇有关于历年流行歌曲从《那些年的流行歌曲之1987》开始,写至2006年。
在《简书》也写了二十几篇《那些年让我单曲循环的歌曲》,回忆了这些年自己喜欢的歌曲。

一直以来,很喜欢陈百强的那首歌《一生何求》。年龄越大,听着这首歌,心情越复杂,感受越深。多年来行走的路,历历在目。
岁月流逝,上年纪后,每当又听到这首《一生何求》,就会很自然地让我反思过往,回望自己有过的路,经历过的事,遇到的人。
如今,经历的事多了,淌过的大江大河多了,翻山越岭,披荆斩棘,人情冷暖,习以为常了,心硬了,不想感动自己了,但听着这首陈百强的《一生何求》,眼泪却不由自主,止不住地流了下来。
《尘缘》是我喜欢听的另一首歌,在缓缓的歌声中,回味着自己的大半个人生。
如奔腾了千万里,历尽了高山峡谷,即将入海的河水,在最后一段宽阔的河床沉静地流淌着。
让人不觉走入那沧桑的歌声中,感受到那看尽花开花落,经历了世事沧桑后的淡然。
过去的一年,我在《简书》写了269篇文章,近45万字。笔下的收获是蛮多的。
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祝福我的家人和朋友们新的一年健康,平安,快乐。
祝福那些曾经和正在支持我的朋友们,希望他们都会得到相应的回报,感谢他们。
自己的第一本书《70后的青葱岁月》会在明年完本,希望可以写到200万字。
第二本书可以在新年伊始下笔启动,希望第二本书写作水平会有提高,会有一个更好的结果。
尽管我不讨厌戴口罩,但希望新的一年在世界范围内能真正控制住新冠疫情。
当今世界是以国家区分的,但不可能长期回到闭关锁国的年代。不管哪个国家有新冠,总是有危险在身边。
祝福伟大的祖国,繁荣昌盛,国泰民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