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的归宿

作者: 罗斯玛丽 | 来源:发表于2016-07-24 17:44 被阅读43次

知识的最后归宿不是电脑而是人脑——战隼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大多数人似乎都有收集信息的爱好和习惯,犹如收集过冬食物的松鼠,不这样做仿佛就没有安全感。然而,信息收集只是个开始。扪心自问,我们的电脑或者手机里收藏着多少我们再也不会去阅读的信息呢?归根到底,信息不等于知识,个人信息管理(PIM) 亦不等同于个人知识管理(PKM)。


知识管理的过程,其实是“学习-保存-共享-使用-创新”的过程。这个过程应该是一个闭合的圆环。下图是某位大大发表在论坛上的一张图片:

在知识管理的每个环节,我们都需要问自己如下问题:学什么?保存什么?如何分享?自己拥有的知识专吗?独特吗?足够用来创造自己的个人品牌吗?如此一来,我们的知识管理就不再是漫无目的,而是有的放矢的了。


个人知识管理的新手应该知道如何获取知识。知识来源大约有两种,一种是系统知识。可以通过书本(纸书、电子书、论文)、专业课程、名校公开课、TED演讲等途径获得;另外一种是碎片化知识,可以通过网页、论坛、社交平台等途径获得。随着阅读材料的电子化和工作生活的节奏加快,人们难以静下心来阅读大部头的名著。甚至连稍微长一点的文字都不耐烦阅读。因此,碎片化、图片化阅读应运而生。阅读碎片化虽然是大势所趋,然而,我们必须认识到完整系统化知识的重要性,不要成为碎片化阅读的牺牲品,坚持从书本当中获取系统化的知识。

快餐式的浅阅读虽然便捷轻松,有利于放松紧张的大脑。然而,如果我们长久地满足于从电子设备上获得的那一点点知识,我们对于这个世界的认知恐怕也是片面而有限的。因此,为了不被“温水煮青蛙”地被不断迭代更新的知识社会淘汰,我们应该有意识地进行系统的“深度阅读”。 


而对于碎片化信息,因其庞杂而混乱,一一记忆不大可能。应该用恰当的工具高效管理管理碎片化信息。印象笔记是一款风评上佳的知识管理工具。对于碎片信息而言更是如此。比如,微信上的推送和微博上的信息都可以通过关注“我的印象笔记”进行管理,发送到自己的印象笔记之后在不同的设备上同步共享,印象笔记的检索功能也是非常强大。


笔者认为,我们可以删除非必要的推送,养成随身携带纸笔的习惯,形成知识管理系统之后不要轻易更改。熟悉个人知识管理流程之余,可以适当使用知识管理工具提高效率。以下可以利用的一些小工具。

收集整理:印象笔记(纸笔、录音笔、手机(拍照录像截图)、Camscanner)

知识储存:移动硬盘、百度网盘、iCloud

内化:思维导图

相关文章

  • 知识的归宿

    知识的最后归宿不是电脑而是人脑——战隼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大多数人似乎都有收集信息的爱好和习惯,犹如收集过冬食物的...

  • 冷知识—退役兵器的归宿

    一、交易 装备退役后虽然不再符合我国军备要求,但对于一些军事基础薄弱,急需发展军工业的国家来说,无异于不可多得的宝...

  • 冷知识,涨姿势,一只母鸡最长可以飞行13秒

    中国作为一个文化大国,自古以来就崇尚和鼓励人们对知识的追求。知识以物为本,文化以人为主,知识是工具,文化是归宿。从...

  • 归宿归宿不归

    沿海城市雨季总是那么绵长 雨一滴一滴落在铁皮上 越听心越颤 前半生徘徊在大脑的边缘 萍踪不定的生活 故乡到底在何方...

  • 归宿

    文/飘摇的船 什么是归宿?哪里才是归宿? 提起归宿,很多人不自觉的想到了家,是的,家是归宿,家是每一成员的归宿。 ...

  • 归宿与归宿是不同的

    那个老人,从城里回到了小山村里。按时下人们流行的说法,这叫返璞归真,好比落叶找到归宿的感觉。 想想那般诗酒田园的生...

  • 归宿

    1 归宿 亦舒说:归宿是自己的健康和才干。 张爱玲说,归宿是臆造的繁华盛世。 陶思璇说,归宿是爱自己。 张小娴说,...

  • 我为好书代言

    书,是我们进步的阶梯,书,是承载着知识的小船。书,是你心灵的归宿。书,是我们不可缺少的东西。 相信大...

  • 归宿

    羡着他的自由 树流下了莫名的泪 风带着泪远走 寻找归宿 醉了酒的霞 在天的胸脯上撒欢 大地接受了我的身体 我却接受...

  • 归宿

    小时候,我的心向往远方。望着悠悠蓝天,渴望飞翔。 长大后,我的心思念家乡。望着凄凄落日,渴望怀抱。 有一天,我的心...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知识的归宿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ixgj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