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看到一个笑话:
顾客:“可以用Apple pay吗?”
店员:“别说英文,听不懂!”
顾客:“……可以用苹果支付吗?”
店员:“你咋不用猕猴桃支付呢?!”
苹果什么的就不多说了,倒是很想讲讲猕猴桃。
关于猕猴桃名字的由来众说纷纭,其中有一种说法是这样的——相传,南方某山林中,人们找到一种野果,每当成熟之时,前一日还看到野果满树,第二天却只剩下光秃秃的树杆。
经过日夜蹲守,山里人发现,夜深人静时,一群群老老小小的猴子从四面八方奔跑而来,边吃边摘,很快野果就被哄抢一空。山里人想,此野果既然猴子能吃,难道我们不能吃吗?
山民取了果子,剥皮品尝,竟然酸甜可口,格外美味。数年后,常吃野果的山民们发现,多生毛病的人不病了,身体羸弱不堪者变得强壮起来,年老体弱的也渐渐身轻长寿。于是,大家把这种野果视为仙果、珍果。
既然是鲜果,自然要给它起个名字,村里的老人说:“这个果子猕猴最爱吃,颜色形态也极像猕猴之容貌,看着也像桃科果类,就叫猕猴桃吧。”
事情于是就这样定下来了。
实际上,早在先秦时期的《 诗经》中便有猕猴桃的记载:“ 隰有苌楚,猗傩其枝。”苌楚就是猕猴桃的古名。到了唐朝,《本草拾遗》中就开始使用“猕猴桃”这个名称了。
宋朝的药物学家寇宗奭在《 本草衍义》中记述:“猕猴桃……浅山傍道则有存者,深山则多为猴所食。”李时珍的《 本草纲目》中也说:“(猕猴桃)其形如梨,其色如桃,而猕猴喜食,故有诸名。”
可见,“猕猴桃”这个名字的起因确实跟猕猴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直至今天,所有历代本草书籍,乃至国家出版的大型《中药大辞典》,都将“猕猴桃”作为全国统一通用的中药名。
正如传说中描述的那样,猕猴桃最初是生长在山林中的藤本野果,人类采摘食用猕猴桃的历史非常悠久,后来,人们开始对猕猴桃进行加工。据《灌县志》记载,历史上道家的发源地青城山上野生猕猴桃分布广、数量多,1000多年前道家就利用传统工艺制作猕猴桃酒(以前称茅梨酒),闻名远近。
像所有的水果一样,野生的猕猴桃行色不佳,口味过酸,人们便想要通过人工种植来培育更加优良的品种。
猕猴桃人工培育的记载从唐朝开始,由于猕猴桃的花也颇为貌美,所以像葡萄一样,常常被搭架种在庭院之中。唐代诗人岑参在《太白东溪李老舍即事寄舍弟侄等》诗中便有“中庭井阑上,一架猕猴桃”的描写。
经过长期的培育,如今,中国猕猴桃主要分布于陕西、四川、河南、湖南、贵州、浙江、江西等省份,种植面积世界第一。
市面上常见到包装精美的“新西兰奇异果”、“智利奇异果”,从头到脚透着高贵,但是切开果子,却似乎与市场上随意堆成一堆的猕猴桃没什么区别。那么究竟“猕猴桃”和“奇异果”有什么渊源呢?
20世纪初,到中国来传教的新西兰人将中国的猕猴桃引种到新西兰。经过当地人的努力,猕猴桃种植成功。1950年代,新西兰开始了出口业务。1959年,他们用新西兰的国鸟“kiwi”给它命名,然后“奇异果”这个名字风行世界。
猕猴桃作为一味中药,有着非常重要的食疗作用。
果:酸、甘,寒。
调中理气,生津润燥,解热除烦。可生食,或去皮后和蜂蜜煎汤服。用于消化不良,食欲不振,呕吐,烧烫伤。
根、根皮:苦、涩,寒。
清热解毒,活血消肿,祛风利湿。用于风湿性关节炎,跌打损伤,丝虫病,肝炎,痢疾,淋巴结结核,痈疖肿毒,癌症。
猕猴桃果实中的Vc、Mg及微量元素含量最高。据分析,猕猴桃果实的维生素含量每100克鲜样中一般为100~200毫克,高的达400毫克,约为柑桔5~10倍,一颗猕猴桃能提供一个人一日维生素C需求量的两倍多,被誉为“ 水果之王”。除此之外,猕猴桃中还含有钙、钾、硒、锌、锗等微量元素,还含酪氨酸等氨基酸12种。
猕猴桃含有的维生素C有助于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水平,起到扩张血管和降低血压的作用,可以用于治疗坏血病。猕猴桃还能稳定情绪、降胆固醇、帮助消化、预防便秘,还有止渴利尿和保护心脏的作用。
此外,它还是一种强大的抗氧化剂,可以消除皱纹和细纹。但如果皮肤有损伤或过敏,在使用猕猴桃前应该首先咨询医生。
猕猴桃虽然好处多多,但要避免与这些食物一起吃。
1、牛奶
猕猴桃的VC含量较高,不能和牛奶同时食用。因为维生素C易与奶制品中的蛋白质凝结成块,不但影响消化吸收,还会使人出现腹胀、腹痛、腹泻等症状。
2、海鲜、河鲜
在虾蟹等甲壳类食物中含有一种浓度很高名叫“五价砷化合物”的物质,虽然其本身对人体并无害处,但在服用维生素C特别是剂量较大后,它就会在药品的化学作用下,转化为剧毒的“三价砷”,即人们常说的“砒霜”。故而虾蟹和猕猴桃同食容易引发中毒。
3、胡萝卜和黄瓜
黄瓜和胡萝卜中含有可以破坏维生素C的酵酶物质。若二者同时食用,会降低各自原有的营养价值。
话不多说,一起来一杯猕猴桃冰沙吧!
文 · 膳公子 图 · 网络
如本文图片涉及版权问题,
请作者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1时间删除,谢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