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幼教知识模块
1、用户画像
家庭育儿用户以女性为主,男女比例约为7:13。其中,25-30岁群体构成用户主体,占比约为43.1%,而31-35岁用户占 比也超过20%;此外,40岁以上人群占比也达到了17.7%,群体规模成长性较高,育儿APP在此类人群中的渗透速度加快。 未来,家庭育儿人群的构成比例还将继续向更为均衡的家庭成员结构靠拢。
因此:家庭育儿方面以女性用户为主,25-35岁群体成为育儿主力军
本科及以上学历群体占比过半,近八成用户家庭月收入过万
且用户职业大多集中在:家庭主妇、企业普通员工、专业技术人员、专业人员(律师/医生/教师),占总数的52.4%。
目前,家庭育儿用户中以妈妈群体占比高,达到53%,而伴随着家庭成员育儿参与度的提升,爸爸用户占比达到24%, 祖父母/外祖父母占比接近15%,而其他亲友还占有8%的比例。而从孩子的角度来看,目前育儿APP的用户家庭中,近七成儿童为0-3岁幼儿,此外,未出生(孕期)的孩子和3-6岁儿童的比例也分别接近10%和23%。
因此知识内容方面,应该着重余0-3岁儿童相关的知识内容为重点,围绕着0-3岁儿童进行宝妈、宝爸、早教相关内容延伸。
家庭育儿用户主要划分为:记录型、知识型、购物型及社交型四大类
TGI指数= [目标群体中具有某一特征的群体所占比例/总体中具有相同特征的群体所占比例]*标准数100。� �
结合数据,得出用户最优画像为:
育儿性别:女性:男性14:7、学历:本科占比:0.8、核心用户:0-3岁儿童家庭成员、成员类型:记录型、知识型、购物型、社交型
宝宝树和妈妈网在早幼教知识社群领域占领着第一第二的位置,而其功能相当全面,以上为对应APP集体功能的罗列。
我将从儿童成长、群聊、早教知识、圈子、育学园、电商方面着手,去进行分析
[if !supportLists]1、[endif]通用功能宝宝成长功能,早幼教产品几乎都离不开宝宝成长记录,因此宝宝成长记录在育儿领域是必备的功能。
[if !supportLists]2、[endif]且当前市面上也同样存在关于【宝宝成长记录】垂直领域的相关产品,亲宝宝、时光小屋等。均占据相当高的用户市场,但是其特点是仅包含宝宝成长,其他方面内容涉猎较少。
[if !supportLists]3、[endif]氧育核心需求为早教知识,关于儿童成长同样可以作为儿童早教相关内容,因此我们可以开发【宝宝成长记录】功能。
用户在育儿APP中的原创内容以育儿成长记录为主,其中,孩子的生活趣事(对标小视频)及基本成长信息(对标成长记录)是主要记录对象,记录比例均超过63%,此外,对于孩子新技能学习情况、新奇生活体验及健康状况的关注度也都在45%以上(对标知识板块)。生活分享类文章是用户原创内容的另一种类型,其中,育儿经验类文章的生产比例相对较高,约为30.8%。家庭育儿用户分享自己在育儿APP中的原创内容的主要渠道是微信及朋友圈(如果开发儿童动态功能,可以在微信,朋友圈为入口引流),同时APP站内分享也是其较为主流的选择。
查看宝宝树的聊天功能,人员具体、用户沉淀相当强大。话不多说,直接上图:
分类不同类型的群:备孕、怀孕、育儿、娱乐、医院、时尚、情感、生活,每个分类下大概2000人左右,2000*8=16000人。
但是其缺点也相当大:作为一个早教知识社区,开发一个群聊功能,首先:维护成本较高,其次用户使用频率较低(因微信几乎替代)。
同时我试着进入几个对应的群聊,发现几乎处于无人聊天交流(可能大家都在上班、忙之类的)。但是开发一个聊天功能,工作量相当大,如果没有达到预期规划效果,开发这个聊天得不偿失。且我们产品聊天不可能作为我们的核心功能点来对待。
早教知识方面,看过宝宝树和妈妈网之后,感觉比较杂乱。宝宝树分为:育儿工具、其他工具、孕期工具、备孕工具
妈妈网分为:育儿宝典、其他推荐、育儿工具、怀孕宝典、怀孕工具
知识分类方面没有站在角色方进行分类,例如:宝宝2岁的宝妈,无法快捷的找到匹配自己当前状态的工具或者知识内容,且分类命名方面本来就要字数简洁,但是命名后缀为宝典的并没有对命名有较大的帮助,反而增加了模块分类文案方面的冗余。
因此结合我们的产品,在产品命名方面希望做到简洁,同时分类明确,孕期对应的用户角色:宝妈、宝爸,育儿时对应的角色:儿童、宝妈、宝爸、祖辈等。让用户在使用功能分类时,
当前的早教类APP几乎涵盖了所有的知识内容品类,想要做出突破比较困难,但是我们在有B端的加持下,关于早教类型的互动式早教、定制化食谱,儿童小游戏等没有特殊版权的内容可以将其搬上我们的APP,形成对应的圈子功能,在每一个形成的圈子中培养对应的达人,使内容细分、质量注重实用。
�
物理类聚,人以群分。圈子功能是相当重要的功能,他能有效的增加产品的用户粘性,提高产品在早幼教圈子中的传播、推广。
圈子,其实质上还是对宝妈进行再次的分类,圈子和达人一起,在不同的圈子,成为不同的的达人,获得满足感的同时,传播了知识,让她人收益,我想这是双赢的结果,所以圈子功能可以列入开发计划中。
且结合我们当前的氧育:PGC内容+UGC小视频多方向结合,让圈子活力或更加明显,成集知识+生活等的多方面覆盖,丰富圈子多方面玩法。
我们如果要做权威机构【育学院】,可以考核发证之类的功能,不能单纯的只做老师,若仅做老师,可以放在CRM园区板块中展示,且只针对B端。如果是面向C端的,我们需要兼顾的用户群体不仅仅是用户,还应该面向宝妈、宝爸、宝宝等。
老师方面有从业资格证之类的各种证书,这个可以像冯老师讲的,寻求权威机构和合作,出对应的体系化课程,内容,测试考试题,老师是单纯在线上完成还是线上线下结合完成(线上学习,线下考试)。其次,老师获得的证书一定是有用的证书,若证书获得和没有获得影响不大,那么老师也就没有太大的动力去获取对应的证书。
家长方面、宝宝方面暂时还没有看到较系统的考核或者较科学的一套线上考核课程或者考核题目,所以需要进行探索,寻求体系话、专业化。
我们APP如果按照当前设计,底部已经有4个tab了,知识、视频、园区、我的。但是园区仅会在宝宝在园区上课时展示,这样的话,C端用户目前仅有三个:知识、视频、我的。内 的容和功能封面都是较简介的,但是前期建议将电商相关的东西可以放在达人所发表的PGC文章内容尾部,点击后跳转第三方购物平台商品详情页。这样APP功能还是相对简洁,且电商也可以作为变现的手段之一,或者电商可以将公司和第三方平台的收入结算给达人一小部分,这样达人们也有动力去涨粉,更好的经营自己的氧育账号,已达到获取更多的粉丝,形成网红经济,扩大我们平台的影响力(前期可能没有那么多用户,但是这个达人可以从园区做起,特别是园区的工作人员)。
近七成用户对育儿专栏持有潜在付费意愿,提升解决问题的效率成为核心动机。吸引用户购买育儿APP付费专栏的核心要素是其在帮助用户解决实际问题和个性化问题时的高效性,“针对性内容解决实际问题”和“与专家互动咨询个人化问题”是用户付费的主要动机,占比分别达到49.6%和48.7%。其中, 爸爸人群在实际问题的解决效率之余,还比较关注付费专栏的配套服务的完善性,以及出品内容的专业性;而妈妈人群的 注意力则主要聚焦在个性化育儿问题的解决方面;此外,祖辈人群相对更愿意为专栏结构化、连续化的内容学习体系付费,以及出于对付费和免费内容之间差别的好奇探索而进行付费尝试。
因此:专栏功能,以及解决实际问题和个性化问题将会作为当前知识板块较迫切的内容导向,
但是专栏需要海量的早教专家+资深达人作为内容支撑,这样就造成成本较高,在前期用户量没有达到一个量级时,专家就有可能是一个烧钱的点,因此这个功能可以在开发项目中后延。但是若要做,市场从宝爸切入可以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且在知识付费方面,宝爸的付费意愿还是相当强烈的。
在育儿APP中的原创内容以育儿成长记录为主,其中,孩子的生活趣事及基本成长信息是主要记录对象,记录比例均超过63%,此外,对于孩子新技能学习情况、新奇生活体验及健康状况的关注度也都在45%以上。生活分享类文章是用户原创内容的另一种类型,其中,育儿经验类文章的生产比例相对较高,约为30.8%。家庭育儿用户分享自己在育儿APP中 的原创内容的主要渠道是微信及朋友圈,同时APP站内分享也是其较为主流的选择,而多种类型的分享渠道组合则能够覆盖用户从强关联到弱关联的多元社交圈层。
基于此:儿童成长记录的功能应该提高一些优先级,但是在开发实现中,要以简洁为主,不易过多在这个功能上花费时间而偏离我们的核心功能。
在当前经济形势下,祖辈已经成为育儿的主力军,科学理性的隔代育儿已成趋势。
新趋势下,祖辈照料孩子生活的贡献突出,在设计产品时,应该着重照顾50岁左右的老年群体,将功能尽量简化,且按钮、提示等做的叫醒目一些。提供可以调节APP文字大小的功能,这样可以兼顾祖辈的使用,进而带动宝妈宝爸的使用,家庭育儿儿童成长记录,可以从祖辈切入,以此为宣传,那样我们的产品打入市场的同时,将很好的填补祖辈育儿的市场,避开竞争的宝妈主战场,迂回进行突破。(功能方面可以在APP内新增APP字体调节大小的功能,或者若用户选择祖辈直接将字体智能变更为较大字体,方便用户查看)
在家庭育儿用户的共识中,爸爸们是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负责其学习教育及品质塑造的核心角色。而从传统观念里惯于承担家庭“顶梁柱”责任的爸爸们的视角来看,稚嫩懵懂的孩子确实需要家长更为理性地为其做出前瞻性的规划,一方面,从小矫正学习态度,另一方面,提前接触多种类知识,学习多类别技能,如参加兴趣班(如画画、跳舞、乐器等)和课外辅导班(如语文、数学、英语等)。但伴随着育儿参与度的提升,爸爸人群对于“妈妈应该负担照顾孩子的主要职责”相关言论已降至相对较低水平。
�因此,现阶段早教育儿方面,宝爸同为育儿主力军,更加注重前瞻式的教育规划,但是当前市面上的早教APP对宝爸育儿较少,可以将此作为一个突破点,引领一个小的市场趋势,从而获得一波用户新鲜感。而宝爸相关的知识组成应该从宝宝的“学习教育”、“品质塑造”方面切入。同时这样的板块应会成为我们宣传的一个点,若能够建立宝爸社区,那么将会聚集更多的宝爸人群加入,提升宝爸在育儿中的话语权,带动宝妈及家人将其引流到我们的APP内。另一方面男人的钱是最难赚的,但是有了宝宝,宝爸的钱就不是为自己而消费了。因此也将会成为新的知识付费转化点。
个性化、精细化育儿理念指导下,母婴家庭人群在育儿过程中的需求点不断拓展,从传统的母婴家庭交流、母婴知识学习、育儿记录及分享等,结合衣食住行等方向进一步分化。相应的,在供给侧,育儿类APP也对所提供的相关服务类目进行了 细分,陆续实现包括育儿知识专栏、儿童安全监控、互动式早教、定制化食谱等在内的新兴垂直育儿服务。整体而言,育儿类APP目前已广泛布局分年龄段的多个育儿环节,未来可能会为用户继续输出多元细分的个性化育儿服务。
然而育儿知识板块,个性化育儿功能用户认知度已较高,营养建议功能受青睐
伴随着个性化育儿需求增长,育儿APP拓展了个性化功能模块的多种功能类型。结果显示,在常用或未来有意愿尝试/ 继续使用育儿APP个性化功能的家庭育儿用户中,绝大部分用户都能意识到个性化功能的存在并进行合理使用,其常使用的是营养建议类功能,占比达到73.3%。聚焦到不同用户群体中,爸爸人群和祖辈人群都相对较常使用营养建议及早教建议功能,关注孩子的教育成长;而妈妈人群则更关心基于孩子个体成长阶段和生长情况按日推送的营养建议和亲子任务,注重亲子关系中的互动。
因此:在知识板块中,优先于宝宝营养建议类+基于孩子个体成长阶段推送的营养建议和亲子任务内容。
�
家庭育儿用户在育儿类APP以外,较常使用理财、网购、视频、地图、音频及资讯等类别APP,其中,金融类和网购类产品的使用比例均超过60%。用户一天当中的触网行为大致呈现出“双驼峰型”,在各类APP上按时段分配注意力的整体趋势相对统一,其中,资讯类产品在晨间的使用率略高于文娱类,而文娱类APP傍晚时的使用率则显著反超,此外,金融类APP在交易市场工作时段内的使用率始终略高于网购类,但网购类APP晚间活跃度则显著高于其他类别产品。
在之后内容类运营过程中,如果发布推送或者推送更新知识内容,应分时段选择用户最活跃的时间提前一小段时间(15分钟)进行更新。
由上图可知:用户在上班途中、午后、晚间时间段是使用亲子类APP的高峰期,运营同时应该抓住用户使用时间段,进行分时段推送或者引导用户,增加用户对于平台的粘性。
对于育儿APP而言,除了已成为基础标配的育儿成长记录功能外,用户常使用的还包括育儿问答、知识专栏等在内的 育儿知识学习功能,以及包含辅食制作、营养搭配等在内的营养建议功能,使用率均接近70%。此外,用户对个性化模块 和儿童电台的使用比例也相对较高,均超过50%。而在用户未来可能使用的功能点中,营养建议及益智游戏的持续使用意 愿较为显著,均接近45%,二者分别满足了用户科学喂养和婴童早教方面不断拓展的需求。所以宝宝内容游戏化、益智小游戏也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
育儿APP已成为家庭育儿用户获取育儿信息的主要渠道,占比近89%,其次,也有相当一部分的用户通过亲朋好友、图书及社交网站获取相关信息。聚焦在育儿APP种类繁多的内容类型中,除了基本的孩子成长记录外,用户对营养食物、娱乐、早教及婴童保健类内容的关注度高,分别达到66.2%、50.1%及49.9%。而在内容形态方面,出于多年养成的内容获取习惯,图文仍是用户基础的选择;另一方面,短视频作为信息点密集、可操作性强、传播度高的内容形式,也受到了近58%用户的青睐;除此之外,音频的关注度也达到了24.3%。
因此:结合以上数据可将氧育小视频优化加入到开发计划中,现在小视频仍有很高的火热度,将其功能完善,同时和PCG内容联动,做到多方面推广的策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