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关于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讨论

关于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讨论

作者: 兔子老鼠马 | 来源:发表于2022-03-26 21:47 被阅读0次

    今天是《西方哲学》的第二课,讨论关于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哲学观点。

    这种在钉钉群聊天方式,上课还挺有意思,第一次课感觉没什么太大收获,主要是蒙圈。似乎知道大家说的什么,但似乎又没有一条主线。

    这次环境更安静,心更专,再加上随手记录,整理思路,所以感觉很有收获。这种学习看似静悄悄,却处处充满硝烟,脑子更是在高速的运转。我把印象深的整理了一下:

    1.关于理型的讨论

    理型是先有的,是一种先天观念,先验的,是人理性的产物,而理性需要创造。理型是核心特质,也是哲学家的追求,关于理型的先在性,要关注康德和休谟。

    举了手机的例子,手机的核心特质是远距离交流。更形象的理解是洞穴神话。

    我想到了理型=真理?有人说理型=道?似乎都有些道理。

    2.关于学习是什么?

    柏拉图认为,学习是对过去的回忆。老师说学习就是思辨的过程,是审视的过程,然后走向事物的理型,说到这里就可以了,可以领悟理型的内涵了,但柏拉图更超越的讲“理性的”先在性,领出灵魂。也许灵魂就是理型的来源吧!

    3.理型的内涵和形式的内涵是否一致?

    这是用比较的方法来进一步理解理型。用了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来比较,就好比用一个精神的和一个实在的做类比,更好理解。

    从来源上说,理型是先在的,形式是在具体实物中提炼出来的;

    从关系上说,柏拉图认为,实物是对理型的模仿,二者平行存在,我同意;亚里士多德认为,形式含蕴在实物之中,应该是包含关系。

    从一幅图来说,柏拉图→手指天,强调理型→认识能力→理性思辨→命名之处→先天观念;亚里斯多德→手指地→强调万物实在→知识→结论观念。


    结果是,怀特海认为“西方哲学史是柏拉图理论的一连串注脚。”

    4.关于四因说。

    亚里士多德的四因说,包括形式因,质料因,目的因和主动因。老师说形式因是根本处,是物之为物的内在特质,是四因的核心和本质,它的内容包括事物的特征和目的。比如,在为什么下雨中,形式因是水的“形式”(或天性)就是会降落地面。

    质料因指的是事物的外在形式,是材料,是现象,更关注现实。比如。在为什么下雨中,质料因在空气冷却时,湿气(云层)正好在那儿。

    目的因是植物动物需要雨水才能生长,主动因是湿气冷却。

    整体感觉是一会儿明白,一会儿糊涂,总想用一个现实生活中的词来代替理论,帮助理解,但这个词又不能完全把自己的想法说清楚。但我相信哲学就是一个思辨的活动,只要脑子一直在转圈,总是会转明白的。

    而且要学会系统学习,比如要想更好理解柏拉图,就要把康德和休谟一块儿拿过来,比较中加深理解。同样也需要用亚里士多德来帮助反向理解柏拉图。

    我最赞同亚里士多德,实在,直来直去,好理解;感觉柏拉图也对,但有些绕,不好说清楚,有点儿茶壶里饺子倒不出的感觉,似乎知道那个意思,但说不清,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感觉。

    从这个角度来看,柏拉图确实很伟大!柏拉图让我想到了智慧这个词!当然,亚里士多德让我想到了实在,知识,逻辑!

    最后老师发了一句话,我觉得很有意思,“爱上帝的人需要七次转世才能达到完美,恨上帝的人仅需要三次,因为恨上帝的人比爱上帝的人更多的想得到他”!这又是一个哲学式的句子!有学员说反而感到困惑了,我觉得“困然后知不足”是一种正常的思辨过程,因为苏格拉底被称为最聪明的人,就是因为他知道自己是无知的,有了“困”,才有了理性思辨的方向和发掘出先天观念的能力。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关于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讨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jasj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