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到二十多岁的我也见过好几个人的婚姻,整天都欢笑幸福的倒是一对都没见过。人和人之间一定会存在分歧,只不过是大和小的问题。
爷爷和奶奶就有一段充满分歧的婚姻,只不过最后是由爷爷的过世作为截止,并不是离婚或者其他狗血的剧情。
如果找一个词汇来形容爷爷奶奶的婚姻,嬉笑怒骂最合适不过。从我记事起二老就保持着分居的状态,但不是分两个房子,而是分两个房间,只是偶尔会有一大家子人都留宿的情况他俩才会睡在一个屋里。感情上总给人捉摸不透的感觉,有时候觉得是仇人,有时候觉得又是亲密无间的伙伴。这一切就归结于性格,爷爷是个不爱说话脾气又倔的性格,奶奶是个典型的东北妇女,得理不饶人,也是一点就着的脾气。
说完性格,就要讲讲这个嬉笑怒骂的战争了。“嬉”字最为有趣,父母辈常说老小孩小小孩,就是岁数越大性格上越会返璞归真,对很多大可不必的事情较真。爷爷会十分在意奶奶的个人隐私,奶奶会十分在意爷爷的言行举止,总之是眼睛里充满了刺,经常说着说着音量就大了,奶奶恰巧就是不说难受的类型,心里有什么就一定要讲出来,爷爷就是有口难开的类型,心里有什么轻易不会表露,除非酒后。 明明很多真的让人窝火的吵架场景,在他人看来就像看小品一样有趣。比如批评菜咸,推脱咸菜没腌好的责任,等等不计其数的令人捧腹的场面,老两口作为演员都表演地淋漓尽致,投入到忘了只是没有意义的争吵,作为看客的我们在旁边笑边劝,却很少能让演员们也感受到幽默的气氛。这可能也是伤害的一种,我为我自己的自尊和原则在倾泻情绪,旁人看来竟是一场笑话,这大概也有数不尽的无奈放在了每一次的争吵里。
“笑”是生活的解药,这是《脱口秀大会》一期节目的主题,我觉得说的十分的贴切。生活中很多难解的困难,我们最后的解决办法就是一笑了之。失业,挂科,失恋等等不能用简单方法解决的生活难题,其实最后都是靠笑解决的,可能是一个段子,一个开朗的人,一次尽兴的畅饮等等。爷爷奶奶的笑,基本都来源于真人真事。就比如一天二老去逛早市,卖苹果的说五块钱三斤,奶奶问十块钱四斤卖不卖,买苹果的说不卖。这件事几乎每次茶余饭后都要提一提,听到最后旁人根本都笑不出来了,只有老两口总会哈哈大笑。
“怒”和“骂”经常是揉在一起的,也是二老最平常的生活状态。奶奶玩麻将爷爷会骂,扭秧歌爷爷会骂,买菜会骂,吃饭会骂,爷爷发泄完,奶奶继续奋起直追,凭什么不让玩麻将,凭什么不让扭秧歌,凭什么挑我这个挑我那个。一番争论结束后是一段时间的冷暴力和事后二人的若无其事。而我们这些小辈看客,只在十分激烈的时候劝说,顶多发几句牢骚,这些看似伤人的话语,也没给任何人带来什么不能磨灭的伤害。
我大学毕业的前夕爷爷突发心梗去世了,在我父亲死后的第七年,老叔死后的第二年。不论是多么坚强的人,这样的事都不可能轻松面对。父亲的死给我带来了三年挣扎又抑郁的岁月,爷爷和叔叔的死让我第一次看心理医生就被定了一个重度焦虑。所以我也常常会担心奶奶的精神状态,时间是不幸的解药,奶奶也从崩溃的生活里找到了唯一的希望,我和我弟弟。
我刚得到爷爷过世的消息时就跟妈妈说了把奶奶接到我家的想法,一是我毕业就要走了正好家里有地方,二是奶奶也实在没有别的选择了。妈妈自然也有自己的想法,停顿不过半秒,也答应了,从此我地理意义的家就定在了大连,也几乎没有了和母亲独处的机会。
在家族里叔叔爷爷们讨论奶奶今后生计的时候,我就把这个想法提出来了。奶奶听了以后坚决反对,表示自己一个人也能过,我以我学业和工作做威胁,表示出辞职和退学的决心以后,奶奶才罢休。
曾经很多次爷爷或者奶奶吵架后会不声不响地去火葬场看他们的儿子,爷爷自己去过,奶奶也去过,不过因为家里人瞒着墓碑的位置找不着就哭着打电话求救。
很多次我从老家离开,奶奶都心如刀绞地或者站在窗前或者执拗地跑下楼送我们,我永远是那个嘴里没有一句好话的人,妈妈说过我,媳妇也说过我,但我以为,这个名为性格的战争需要有人陪老太太继续“打”下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