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是得到5分钟商学院的主理人刘润老师推荐的一本书,今天翻开第一页才知,2018年7月4号购买,而到现在10月底才翻看。之前拿到手,觉得此书是一本鸡汤文,因此即便是大咖推荐,那时觉得“读”不下去:什么积极主动、要事第一、双赢思维,这些习惯和原则不都人尽皆知吗,读这些有价值吗?罗振宇老师一堂课上的一句话点醒了我:“对‘孩子’的定义不同,决定了你传授给孩子的认知不一样”。
以前,你认为孩子是你出生几十年后才出生的那个人。此时,你觉得自个经验十足,摆出一副“我吃过的盐比你吃过的饭还多”的架势,动不动就说教、讲道理。
而如果,你认为孩子是你离开这个世界后还要活很久的那个人,此时,你就会思考:什么道理、什么原则会是亘古不变的?能在你离开这个世界后,还能一直武装你的孩子,伴随他一生,让他受益的?《7个习惯》里面提到的原则会帮助到你。
七个习惯,确切的说是7个原则:
1.积极主动
没有人不喜欢积极主动的人。当你负责起一个项目,拉起微信工作群后,你会发现,积极主动的人会更受你的青睐,你会不自觉的想把更多机会给他。相反,那些平常都不吭声,通知发了没反应的人,作为领导者,你可能表现很大度,但是你心里的一个声音告诉你:这个人不积极,以后有机会,不能让他在这个群体里待下去。
对于孩子,成绩好了,夸他“宝贝,你好认真、好积极”胜过“宝贝,你好棒!你好聪明”。在表扬孩子的过程中,孩子会吸收父母提倡的价值观:积极、努力。
2.以终为始
“凡事预则立”。罗振宇先生的深圳跨年演讲,预售已经好几天。跨年时刻,你要总结今年收获、展望明年并制定目标:家庭旅游、职场技能、财富增长等等。只有目标制定了,你才能更好分配你的时间、精力,避免自己将时间浪费在摇摆不定中。
那你知道你的人生目标是什么吗?
是当一名老师,让更多的人接受好的教育?是想研究水稻种植,让更多人免受挨饿?是想实现财富自由,一辈子衣食无忧即可?如果是,你准备怎么实现它?用什么方法?如果细分到2019年,你打算怎么发力来实现你的目标?
对于孩子,期中考、期末考这种考核就是阶段性的“终”。要想取得好成绩,需要告诉你的孩子,只有开始时每个知识点打扎实,不懂的多练习,才能在期中、期末考考好。
3.要事第一
凡事有轻重缓急。工作日8个小时你是如何度过的?在同事的邮件、电话催促中“救火”度过?还是有条不紊的按照各事项的deadline日期来处理?
有些事情是不紧急但重要,也许是某项技能的习得。这项技能,于你现岗位不需要,但掌握后对你有很大助力,是否要花时间学并持续练习?
对于孩子,每天的时间就这么多,你会怎么引导他下课后的时间?是否是先完成作业,然后有多余时间再去玩耍?孩子的课外阅读重要吗?如果不重要,那以后的语文作文成绩怎么保证?所以,课外阅读是要事不紧急,但是建议每天都要有。
4.不断更新
让自己再4个层面不断更新:身体、精神、智力、社会/情感。
如果把人的大脑比作一个操作系统,你现在是doc、window95还是最新的win10?
前阶段越女事务所分享的李治中博士的科普演讲——「癌症的真相」,颠覆了以往对癌症的认知。里面提到,中国人有个习惯不好,即“趁热喝”,联合国卫生组织已经把65度以上的饮品定为致癌物;而你之前肯定也听到过好多厂家在宣传一滴血筛查各种癌症,现在经过科学验证的方法是:
![](https://img.haomeiwen.com/i9109116/5c52b9605c93c904.png)
对于孩子,在任何学习方法分享给他时,我时刻告诉自己,这只是现今为止我能提供“最好的”,这些方法不是最终版,只是Rev.00,以后会不断更新升级。孩子,我们一起去改进。
其他3个原则,你觉得会是什么?写下来,再和原书比对看看,你会发现自己的认知和作者之间是不同的。
作者史蒂芬·柯维说“这些准则早在我之前就广为人知。这更像是自然法则,我只是把它们整合在一起,通过梳理分析,为人所用”。
祝周末愉快~~~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