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的早上,女儿念叨说语文试卷最后的作文还没写,她说:“我就不感兴趣,没什么想说的。” 作为平时爱看书也爱观察的孩子,放假期间熬夜也要记随笔,我猜想她在文字表达方面没有大的障碍,不过就是要学会审题和根据不同情境的需要来写作吧。
既然她说对作文的主题“扬长避短”不感兴趣,我就和她海侃了一点生活中的“扬长避短”,比如打球赛的时候不同的孩子分别站什么位置呀,商业项目卖饮料的时候,有的同学具备强大的吆喝能力,有的同学细心能记账,有的同学扎实肯干能坚持,等等。我们能够看到每个人的长处,也能充分去发挥这些长处,这不就是在生活中不自觉地运用“扬长避短”的思路吗?
当我们一起回忆某个孩子的特点时,她的眼里有了光,可是回到作文上,她还是觉得不知道要表达什么,就是举几个例子吗?不知道最后要说明什么。她有点反感去“讲道理”,觉得几个例子也写不到600字——其实叙述的细节不是问题,关键还是卡在文章的立意上。我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我要对谁表达?表达什么?
于是我决定陪她一起来“审题”,以下是老师出的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文。
“扬长避短”有三层解释:第一层解释,发挥自己的长处,回避自己的短处;第二层解释,宣扬别人的长处,回避别人的短处;第三层解释:善于学习使自己擅长的技能更强,避开自己的短处。这三层解释包含了应用、交流和学习等方面的道理。
请根据以上材料,选取其中一层解释,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 600 字的文章。
我把题干里“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选文体”圈了出来,问她是否了解有哪些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文体?
嗯,角度可以有很多种,正方反方,支持或反对,也可能在一篇文章当中发生翻转——先是从一般的生活现象中归纳“扬长避短”、“物尽其用”的道理,再从个体的成长思维中,可以打破这个定势,发扬自己长项的同时,不回避短处,敢于挑战自我,并且向他人的长处学习等等……这时候,她表示有点困惑,题目不是要求“选取其中一层解释”来写吗?还可以写几层意思吗?
当然可以!在“自由书写”和“命题作文”中间,还是有很大的自主空间的,既不偏离主题,又能够去自由地思考和自我表达。而能够有多大的自由,一方面依赖文字运用的娴熟程度,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思考和见识的深度。
我希望通过这样的讨论,不是单纯为了完成作文,而是帮助她去梳理自己的想法,对这个话题产生更深入的认识,让似是而非的概念变得具体可感,自然也就有话可说了。
当她说不知道文章的结论是什么,我说得多了就容易变成是我在讲道理,我还是希望把文章的“立意”留给她自己,是她内心真正认同并且想要去表达的部分。
那么,我们先跳过“自定立意”,来聊一聊“自选文体”吧。这时候我意识到,她平时习惯写的文体基本上就是“叙述”或“散文”,似乎已经忘了还有别的可能性。那我们就来罗列一下有哪些“文体”吧。
我先提到“书信”,这种文体寄托了比较特殊的感情,也是孩子刚学习“自由写作”时,乐此不疲的一种文字交流方式。“书信体”通常是第二人称,有明确的表达对象,类似的还有演讲稿之类的。——爸爸后来还夸张地展示了一段“战前动员”的演讲,鼓励小猫从洗衣机的台面上跳下来。有明确的对话者,表达也很具体,十分逗趣。
接着女儿想到各种电器的“说明书”,是的,说明文的目的,通常是描述一件实物,或讲清楚做某件事情的流程。跟别人讲“怎样种一棵树”,还是分享“植树节发生的趣事”,显然是很不一样的交流目的和感情色彩,相应也会选择不同的文体。当然,我们了解了“一般的文体选择”,有时候也可以别出新意,用拟人的角度,娓娓道来的口吻,来讲述“一支铅笔的故事”,介绍铅笔的制作过程和用途。用不同的文体来尝试同一个主题的写作,可不是一种挺好玩的游戏吗?
下一个是“记叙文”,女儿认为自己一般会写的都是记叙文。可是她对记叙文的定位有点过于“实诚”了,似乎只能写真正发生的事情,或是老师讲述的故事。一种刻板的现实主义要求,不愿意添油加醋或编造想象一些细节。尽管她小时候还煞有介事地创作过不少“童话书”,现在却变得谨小慎微,生怕犯错误了。我不知道她是怕自己编得不好,还是道德情感上不能接受去编造故事。好的写作,一定是脱胎于生活中的真情实感,但也不会/不可能把生活原样照搬——“那样不叫创作,叫记录。”她喃喃道。其实她有丰富的文学作品的阅读经验,也会被文字中瑰丽的想象和描写所打动,只是自己去写作的时候,似乎更多时候要求“忠实记录”,而不敢越雷池半步。我们回顾了茨威格写的麦哲伦传,麦哲伦在航海前的细致准备,在茫茫大洋航行中发生的对话,读来有如亲见,这些细节难免有作家艺术化想象的部分,却十分符合麦哲伦的性格特点。胡编乱造当然不可取,但艺术想象的细节,是另外一种真实。
我们最后提到“论说体”,也就是议论文,很奇怪,我脑海里第一个浮现出来的居然是韩愈的《马说》或是周敦颐的《爱莲说》这些古文,似乎比起论点论据论证的严密性,更容易让我折服的是论说文气贯长虹的“文气”。平时蛮爱和我们较真说理的女儿,也表示“不爱在文章里讲道理”。讲道理一定伤感情吗?要能欣赏和体会思辨的乐趣啊!
女儿摇摇头:“道理我都懂,就是做起来有点难。”
“嗯,万事开头难啊!”我表示理解,紧跟着就撺掇她:“你就说说看,为啥万事开头难呗?”
第一条理由是因为刚开始的时候,不了解、不熟悉,就像和一个陌生人搭话,不了解他的身份特点和兴趣,不知从何说起。等你熟悉了不同的文体,可能就没那么难了。
她仔细想了想,又摇摇头:“好像还不是因为不了解。而是觉得开头太重要了,不敢轻易开始。”
所以第二条理由就是开头太重要,对后面的影响很大,所有往往非常谨慎,怕出错,不敢轻易开始。可是一辈子又不是只能写一篇文章,谁要求永远不出错呢?更何况我们本来就处在练笔的阶段,就当作是尝试各种不同方式的游戏和对话,效果怎么样,试试才知道。
聊到这时,她也比较放松了,回忆说:“就像我们在班里写主课本,开始写的时候,还是会想互相看看,看别人怎么开头的,有哪些可能性。等真正写起来,就不会在意别人了。”
换句话说,开头的时候,有太多种可能性和不确定性,容易思前想后、举棋不定,一旦开启之后,一切步入正轨就好办了。好比和爸爸下国际象棋,我觉得开局特别没思路,可能性太多了,到残局的时候,斗争虽然激烈,局面却相对简单明了。而爸爸研究了各种开局,了解每一种开局后面可能的发展,心里有谱,就不会选择困难了。
你看,我们随便这么一分析,列出为什么开头这么难的几个理由,就能对症下药,帮助自己解决这个难题。所以“作议论文”的目的,不是空洞地说道理给别人听,不是表面的“巧言善辩”,而是真诚地去剖析事理,并且相信有意识地觉察、理性的思考,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去把握人生。
女儿开玩笑说,议论文里,似乎经常在引用名人格言。我们不能免俗,结尾也来上这么两句吧:
“人啊,认识你自己。”
“未经审视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
--------------------------
p.s. 关于写作的讨论告一段落了,她过了一阵想起来,还补充问道:“请假条算不算一种文体? 检讨书呢?” 算呀!虽然这些实用文体写作不是什么重点,有机会我们可以都写一写看嘛。我回想起经常写检讨书的青春期,还挺怀念的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