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班飞机到成都的时候我有些恍惚,现代的交通工具压缩了空间距离,而把时间变得破碎,时间缺少连续性才会导致这种几个小时内移动上千公里之后身心不慎耦合的状况。即便如此,我依然会变态般享受这样的繁忙和错位感,我们总需要一种被需要的感觉,被需要表示存在,这是相当于古人原始的领地意识的一种潜在DNA。
母亲被孩子需要,所以变得刚强!前一段时间看到过一篇文章,讲的是一个大学教授,每次吃完饭都会跟年迈的母亲撒娇般地说道,妈,你帮我把碗洗了吧,我还有好多事儿呢?母亲就开开心心的去洗碗了,教授躲在客厅能看到厨房的地方,注视着佝偻的母亲,一个一个清洗着饭碗,待伺候好母亲睡了之后,教授蹑手蹑脚的再去厨房把母亲洗过的碗再洗一遍。有一回教授的学生来教授家吃饭,很不解地问教授:“您为什么不直接自己洗了呢?”教授笑着说:“人是需要被需要这种感觉的,这让人感觉到自身的价值,这样的人生才会更开心呀。尤其是老年人,他们社会功能萎缩了,不具备贡献社会的能力了,但是谁都不希望变成一个一无是处,整天只知道吃喝拉撒的人是吧。”
看完这篇文章,我感叹于教授对于人性理解之深。“被需要”多么简单的三个字,我们无论如何都很难把这三个字放在父母的身上,从小到大都是父母被我们需要,我们生病时,需要父母照顾;我们迷茫时,需要父母指点;我们低谷时,需要父母鼓励;我们困难时,需要父母支援。可当有一天,我们长大了,能振翅高飞了,我们深谙社会规则,拥有强大过父母数倍的生存技能了,我们不再需要他们的照顾、鼓励、指点、支援了,甚至他们工作过的单位也不再需要他们的服务,他们失去了被需要的支点。他们变成不被需要的人,变成无所事事消耗生命的人,仔细想想,头皮发麻!
过年前,我和母亲一起把年迈的外婆接回了我们家住,面色渐好,却始终不见她有多么开心,甚至到了后面的时候感受到了一些不满和怨气,我们一家子都很无奈,任何方面我们都没有亏待她,但我明显感觉到有的时候老人想做点什么,每次外婆拿起扫把或者想收拾一下什么,我们总会把活儿抢过来说:“您就坐着吧,吃好喝好,没事在家走动走动就好了,好好享福!”外婆听了这话便老老实实的坐在沙发上,她似乎是怕坐这个沙发,总是往边缘坐。
那时候我总是不明白,为什么她会不开心,甚至不愿意长期住在我家,而一定要回去她自己的阴暗潮湿的厨房里去住呢?至少在那里,她还被她自己的生存欲望所需要。在如此完善的照看的环境中,她失去了“被需要”这种精神支柱,和久违谋面的女儿、外孙相逢的喜悦给时间冲淡以后,生活回归平淡,“不被需要”的焦虑会侵侵占外婆的思想,从而再度把她自己推回到那个阴暗潮湿的小房子里去。
后来我才幡然醒悟,“被需要”是一种人文关怀,任何人也不要剥夺人“被需要”权利,那会毁掉一个人,把她推向更远的深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