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一:
小外甥预习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五章《基本平面图形》的第二节是《比较线段长短》,内容有尺规作图。
小外甥先预习,然后做后面的练习题,全程没有用到圆规。
我检查时,很无语。
学习的基本学具没有,可以问问我家有没有,可以回自己家找,两家如果都没有,还可以去商店买。她竟然只字不提。
这是怎么回事?哪个环节出现了问题?我们赶紧与她沟通,让她养成重视学具,并且有问题及时沟通的习惯。
用正确的方法做正确的事,这个理念是必须树立在她心中的。
案例二:
有位家长让我给初一的孩子做学习咨询,我给孩子出了五道数学应用题,发现这个孩子一遇到难题就退缩,我鼓励他,耐心陪伴,一起分析题目,他最后都做对了,但我发现他几乎没有愉悦感。
与家长交流,这位家长说自己脾气不好,孩子就应该做对,做不好就生气训斥,做对是应该的。原来如此!
家长陪伴孩子也需要用正确的方法做正确的事,做错了及时鼓励,一起分析错误点,把错误当成资源。做对了就及时正向反馈,给孩子积极美好的情感,让孩子在学习时体会到成就感和愉悦感。
案例三:
今晚小外甥要写作文,题目是《生活真美好》。
小外甥的前面两篇寒假作文都是女儿帮忙,这次她习惯地去找姐姐提词,我及时制止,“不管写得怎样,自己写!”
过了一会儿,听小外甥在和姐姐嘀咕,这是还没有开始?
我正在检查她的数学作业,于是让她到我跟前写。她说“等等,我在找资料!”
我严肃起来,“不要找资料了!就用自己大脑里的生活素材,那就是最好的作文。”
小外甥从八点十分写到九点十分,正好一个小时写完了,她长出一口气,说:“我尽力了!”
哈哈!趁她休息,我浏览一遍,改动了几个错别字,修改了结尾,然后叫过来,郑重对她说:“写得可以,誊写到作文本上吧!”
小外甥如释重负。
其实,她的作文语言还很粗糙,需要打磨。先完成,再完美,保护好她写作文的自信更重要。
我对小外甥说,作文就在生活里,平日多用心,把一些事情及时记录下来,积累素材。还可以用语音写作,提高效率。
假期作文,题目早早知道了,要提前思考,一旦有了灵感,马上就写。
不能平日啥也不管,到交作业时现想,生拉硬拽,增加痛苦。
用正确的方法做正确的事,写作文更是如此。
网友评论